赣榆新城飞鸟翔集 司伟 摄
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湿地保护规划。为了更好地发挥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连云港市赣榆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将湿地环境保护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保持和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和综合效益,有效修复自然生态系统,让出了更多自然生态空间,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线生态。地处苏鲁交界的赣榆,位于黄海之滨、海州湾畔,是江苏的“北大门”,拥有108万亩浅海域和 62.5公里黄金海岸线,其中沙质海岸 30.7 公里,是江苏最长的沙质海岸。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海岸线,赣榆区创新工作思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五位一体”管理制度,开展海岸线湿地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沿海生活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航运污染控制。
沙汪河秀色 王斌 摄
新建湿地保护区,开展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据了解,该区湿地划分为4大类11型,湿地总面积50354.45公顷,其中自然湿地28385.29.公顷,占56.37%;人工湿地21969.28公顷,占43.63%。受保护自然湿地总面积14940.56公顷。该区拥有苍鹭、白鹭、反嘴鹬、半蹼鹬等留居、旅经或在本地区进行繁殖鸟类160种;黑斑侧褶蛙等两栖动物6种;黑眉锦蛇、龟、鳖等爬行动物18种、芦苇等湿地水生植物112种。
赣榆沿海湿地自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开展湿地监测和科研,借助上级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建立完善的湿地监测体系,加强对湿地水质变化、生物多样性、湿地沼泽化和陆地化演替等的情况等进行监测,并开展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整治复绿。近年来,该区共建成海头滨海湿地、青口滨海湿地、新沭河湿地、龙王河湿地等6个保护小区;建设1个市级湿地公园(2021年完成石桥滨海公园湿地项目建设。增加湿地面积4100.93公顷),3个市级重要湿地(青口市级重要湿地、宋庄市级重要湿地、海头市级重要湿地);恢复兴庄河湿地面积共计52.8032公顷;全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6.2%。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强,从水体到沿岸缓坡,形成了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和人工林带的自然过渡、合理搭配的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态空间逐渐成了丹顶鹤、天鹅等重点保护鸟类栖息的乐园。
白鹭的乐园 贾学新 摄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下一步,该区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美丽宜居城市。
赣榆白鹭湿地公园夜景
志愿者组织净美家园志愿活动
通讯员 于雪 刘倩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王菲
编辑 : 邱妙泉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