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路公交车“回家问题”陷入两难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2022年9月28日,扬子晚报以《南京42路公交车怎么就回不了“家”》为题,报道了一条服务了居民20多年的公交线路,两年前,由于道路违停等不得已的原因,调整了一下首发站,调整后引发了部分居民的不满,认为新设站点噪音扰民,由此引发南京多个部门共同协调。那么现在,这条线路的境况如何了呢?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目前42路陷入诸多难题之中,噪音问题虽得以解决,但又陷入运行困难的问题,多方矛盾依旧难以协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事件起因:
城市发展,42路调整首发站引发居民不满
1998年6月1日,原中北巴士公司新辟42路从银城花园至山西路。直到今天,这条线路已经服务了24年。不过2020年1月6日,42路终点站因马路违停屡禁不止,运行困难,不得已由银城花园调整至银城街(路南侧)。由此开始,因新设站点的噪音问题,周边瑞园小区的居民们就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投诉。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如果42路调回原先的场站,必须要解决场站道路两侧的违停问题。9月底,南京乘客委员会牵头,江东街道召集居民代表议事会暨媒体见面会后,根据居民代表多数意见,公交愿意在解决道路违停问题的前提下,恢复原银城街终点站。那么现在42路的问题得到解决了吗?记者再次进行了探访。
再次探访:
公交依旧陷入多重矛盾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设置在银城街和扬子江大道交界处的场站面积较小,只能停两辆公交车。因为路上不时有违停的车辆,再加上记者去的时候正值放学,整条路水泄不通,私家车都很难通行,更不用提需要调头的公交车。
那么是不是治理了违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为恢复原线运行,前期江东街道配合做了大量工作,花大力气整治银城街违停问题,包括清理银城街西段单侧停车位,设置路中、路侧的围栏,在道路西端尽头银城街过街隧道口设置石桩,控制违停及电动车穿行速度。希望通过设置上述设施彻底治理违停问题,消除安全隐患。经过一段时间治理,违停状况大为改观。同时,公交企业也加大投入,为42路更新了电动车,一方面基本解决了噪音扰民问题,另一方面车型也由12米改为10米车,希望减少公交运行难度。
记者也在现场看到,目前现场有城管人员24小时进行管理。由于公交车每天6点前就要发车,为了保证发车,城管队员每天就住在这里,“有家不能回,一天91块。”但记者看到,即便如此,也并不能完全解决违停问题。“街道旁边有很多店铺,店铺总要进货吧,货拉拉、小三轮就会停在路边上下货,但它只要一停,公交就进不来。”货拉拉下货20分钟,公交车就要等20分钟,线路上的乘客也要多等20分钟。记者从南京公交了解到,最近42路的“大间隔”投诉有所增加。
另外,记者看到,即便调换了公交车,目前也难以调头。“道路宽4米,我们现在用的公交车3米3,在没有违停的情况下,我们派了开了20年车的老司机,一个人都无法在此完成调头,还需要一个人下车指挥。”车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交多次尝试,甚至拆除场站大门,仍无法实现调头。目前公交处于两难境地,不设置石桩,违停问题屡禁不止;设置石桩,基本无调头空间。
另外,记者也在现场看到,中间护栏的安装对违停治理效果显著,但公交车偏于一侧运行,使得树木剐蹭车顶现象严重(42路已改为电动车,车顶较高)。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去年12月31日以来,就上述问题,公交企业与街道城管人员多次沟通,共同商议,群策群力,尝试了各种办法,(包括拆除场站大门,扩充转弯半径空间),希望能在夹缝中找出一条勉强可行的办法,但至今未能找出可行的办法。
市民意见:
希望42路在原线路运行
“现在公交换了车型,解决了噪音问题,但是42路20年了来终点站一直在银城花园,现在调整出来,居民肯定不习惯。一是之前的居民坐公交要走一段,另一方面附近有小学和幼儿园,以及到江边散步的老人,居民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居民刘先生说。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公交企业表示将继续坚持继续沟通、尝试各种办法,希望能尽力完成对附近居民的承诺。但若多方尝试下,仍然无法规避运行当中的安全风险,保障起码的运营服务质量,公交企业在百般无奈下,将不得不再次考虑退出。
多说一句:
随着城市发展,私家车增加,马路停车增加,违停屡禁不止等现象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城市病的一部分。这对城市规划与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42路的问题,是此类问题的具体呈现,涉及到当初支路网的规划、道路承载能力的设计、片区居民停车位的设计、私家车的使用限制以及后期的城市支路道路停车管理、城市公交优先等多个系统性的问题。若以上问题能够系统性、前瞻性地考虑到位,事情不至于变得如此棘手,前期城市规划方面的问题,后期让城市管理、交通运行等陷入窘境。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引以为戒,吸取相关教训,借鉴国内外城市经验,城市规划最大程度地加强前瞻性,一定要考虑适当地加大冗余设计,如此方能从根本上做到服务市民、服务百姓。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