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健康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这项研究以中国内蒙古地区为例,深入调研了当地幼儿家长对跨学科育儿方案和家庭教育的知识储备、偏好和需求,并为家长、教师、社会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等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建议。
陆金金博士和她的团队通过对24位当地家长的深入访谈,了解了他们对于家庭教育知识的偏好和需求。总体而言,大部分参与者对获取知识和技能以使用循证信息来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持积极态度。
谈到为什么要选择内蒙古地区的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陆金金博士说道,“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区。此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都聚焦于汉族家庭,在国内研究非汉族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项目还是比较新的主题。”
她进一步解释到:“访谈中,很多家长都提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让他们更为关注居住环境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例如,磁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否会产生影响。因此,家长们渴望获得更多定制化的家庭教育知识和信息。”
此外,家长们还表现出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健康、软技能发展和幼小衔接等问题的关注。“除了学业技能,家长也有兴趣了解学习如何平衡孩子学业和社交生活。 大多数父母愿意通过家庭教育项目获得更多信息和技能,以减轻孩子的压力并增加他们的幸福感。”
陆金金博士指出,“当地家长虽然能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但更希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运用科学的手段指引他们进行科学育儿。比起晦涩枯燥的理论教学,他们希望在有数据和理论支持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通俗易懂的指导。”
“因此,政策制定者和教师在进行家庭项目干预或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其次,要充分了解父母的需求和当地的人文特色,给予父母更具体的实操建议。”陆博士也呼吁将来能有更多学者关注弱势或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教育情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金晓艳 寇博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