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新发现的大唐长安安仁坊遗址里,藏着杜牧伤心事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据媒体报道,陕西考古发现唐长安城安仁坊遗址。网友评论:西安地下藏着长安。安仁坊坊址在今西安城南友谊西路小雁塔一带。在唐代地图上,它位于朱雀大街东侧,从北向南之第三坊。安仁坊在唐代是什么地位?谁居住在这个里坊呢?

唐代长安里坊图,红框内为安仁坊。

据史料,唐代长安有“东贵西富”之说,以朱雀大街为界,大街以东多为官员居住,大街以西则多商贾。安仁坊紧靠朱雀大街,亲王外家多居于此,如宁王宪外祖父刘延景、薛王业舅父王昕,玄宗第二十五女万春公主,户部尚书章仇兼琼。能够在此居住的,基本是三品以上官员。

大诗人杜牧也曾住在这里。杜、韦是当时的大姓,均属名门望族,当时流传“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俚语。杜牧居住的房屋是他祖父杜佑置下的。杜佑曾以淮南节度使坐镇扬州,挣下巨万家财,便在安仁坊置办了这份产业,有三十多间房。杜牧在给小侄子的一首诗中写道: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朱雀大街是唐代长安城的中轴线,安仁坊紧靠朱雀大街,说是城中央并不为过。

杜牧十岁时,父亲杜从郁去世,杜牧继承了这处房产,但未过多久,“去元和末,酬偿息钱,为他人有”。“酬偿息钱”的内情,现在已无从知晓,但杜牧因此被迫将宅地转给族人,从820年到828年这八年间,他只能或借或租他人房屋居住,“八年中,凡十徙其居,奴婢寒饿,衰老者死,少壮者当面逃去,不能呵制……奔走困苦,无所容庇”。最困难时,他寄居杜氏家族的旧庙,“长兄以驴游丐于亲旧,某与弟𫖮食野蒿,寒无夜烛,默所记者,凡三周岁,”过了三年极其寒苦的生活。

828年这年,杜牧进士及第,走上仕途。但在外任职期间,杜牧一直思念长安。他想重振家族,也想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不希望再继续这种侨居生活,他想回到祖居去。

《旧唐书》载,杜牧“以疾终于安仁里,年五十”,但学者多认为,直到晚年,杜牧都没有得到上层决策者的重用,他只能回到祖父杜佑营建的樊川别墅,并最终在那里去世。但更靠近宫城的安仁坊,成了杜牧的执念。在自撰墓志铭里,他写道:某年某月,终于安仁里。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臧磊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