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酷跑达人王忠敏:爱上跑步,只为再续前缘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2016年3月,身为科技公司创始人的王忠敏,拉上同住南京仁恒江湾城的孙海和苗建轲,成立了名为“江豚湾湾酷跑团”的健身组织。于是,一段有关奔跑健康与公益大爱的故事,徐徐拉开了大幕。

酷跑达人王忠敏

为了健康与跑步“再续前缘”

“高中时我就是因为喜欢跑步,才参加了校田径队,由学校的教练指导我练习100米短跑。不夸张地说,那时我的(短跑)水平甚至可以对标国家二级运动员。”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跑步经历,王忠敏总是充满自豪。

然而,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当王忠敏踏上自主创业之路,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以及接连不断地应酬,还是让他的身体难堪负荷,在2015年左右患上了痛风。为了摆脱病痛折磨,王忠敏再一次想起了“丢下”多年的跑步运动,寄希望于通过体育锻炼,让自己恢复健康。

据王忠敏回忆,在与跑步运动“再续前缘”的初期,放不下工作的他并未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每月几十公里的奔跑量,也未能让他如愿走出痛风阴霾。于是,凭借从小练习跑步的经验,他开始认真对待跑步锻炼这件事,一面为自己制定详细锻炼计划,一面把每月奔跑量拉升至百公里左右。

就这样咬牙坚持了足足三个月,王忠敏的身体指标逐步转为正常,而他也重新爱上了跑步运动。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王忠敏再也不想一个人孤独地奔跑。“江豚湾湾酷跑团”便悄然成立。

酷跑团成立初期,曾经的专业训练经历以及自身对健康的要求,让王忠敏即是发动邻里进行集体例跑的领头人,也是会给跑友们普及跑步常识的“业余教练”。一晃两年时间过去,在成员们的共同努力和政府扶持下,“江豚湾湾酷跑团”升级成为“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

从一个人孤独地跑,到一群人科学地跑,如今的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成员已近500人。王忠敏也担负起了带领更多人参与跑步运动、享受健康的重任。 “刚开始是为了健康,后面是为了带动更多人追求健康,打造和谐、幸福邻里,以后也可能是其它。”

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开展创意路线跑步活动

以热爱之名不停奔跑

现在的王忠敏有很多不同身份,除了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他还是建邺区双闸街道江湾社区党委委员、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党支部书记。他也用实际行动,把自己对跑步运动的热爱,烙印进了俱乐部发展的DNA之中。

记者了解到,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从初建到如今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受关注的民间跑团俱乐部之一,在王忠敏的带领与坚持下,它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各种比赛活动当中,俱乐部自主举办的赛事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2018年南京长江大桥整修重新开放之日,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的两百多名成员,在气温接近0度的小雨天气下,无畏桥面湿滑和瑟瑟寒风,用自己对于跑步的热爱,坚持完成了公益半马,不仅为南京长江大桥五十岁生日献上了自己的独特祝福,也向更多人展示了俱乐部所有人对跑步的热爱与执着。

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跑步运动,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也在办赛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比如紫金山的七夕千人荧光跑,环玄武湖紫金山跑出“小乌龟”活动和用脚步勾画一头牛等创意路线跑步活动等。王忠敏带领着俱乐部和跑友一起,不断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去诠释他们心目中全民健身、趣味体育的内涵。

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将党建发展,融入日常健身及公益等活动

用奔跑传递爱与公益

创办俱乐部的这几年,看着俱乐部不断发展壮大,王忠敏感慨:“俱乐部成立以来,随着社会影响力的壮大,社会精英人士、跑酷爱好者也踊跃参与,为我们俱乐部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队伍,俱乐部的核心凝聚力正在不断加强。”

为了促进俱乐部的长远发展,2020年,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成立了全国首家跑步俱乐部党支部。在那之后,在俱乐部党支部书记王忠敏的带领下,俱乐部积极探索党建发展新路径:从江湾社区出发跑到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打卡红色教育基地;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暴发时,俱乐部的100多名党员积极报名参与核酸检测工作,凸显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不仅如此,在日常社区生活中,俱乐部除了带领大家参与跑步锻炼,还积极参与和谐社区治理。目前,俱乐部成员已经涵盖了仁恒江湾城13%的家庭,俱乐部定期的“车轮跑、美食趴”活动、每日的“小队制”跑步打卡监督等,也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和睦美好的社区氛围,营造了充满正能量的社区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忠敏的倡议和带领下,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还在四川大凉山捐助建设了一座“江豚湾湾幼儿园”;千里助学云南贫困山区孩子们;以“为爱豚飞”为主题,参与国家珍稀动物江豚的保护活动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江豚湾湾”走向全国,以公益大爱引得人们广泛关注。

展望未来,王忠敏说:“目前俱乐部荣誉越来越多,我们也计划在社区为俱乐部寻找专门的活动场所,更好地宣传俱乐部发展历程,‘江豚’一直在努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夕寅

实习生 聂一畅 李冉冉


校对 王菲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