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玩转EV3、召唤机器人,浦外的智慧课堂有点酷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浦外”)作为南京市首批“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不断创新育人模式,组建跨学科团队,以机器人社团为抓手,开发《幸福快车》等系列精品课程——小创客、机器人、VR、AI智能小车、激光雕刻、3D打印等课程活动,让学生直呼“过瘾”。

参加江北新区中小学生“童芯杯”师生同台竞技比赛

4节课,组装机器人

“小飞,小飞!”

“我在,哞……”

“今天星期三,用英文怎么翻译?”

在智能机器人课堂上,学生们争相举手向老师提问,围着机器人“小飞”进行简单的编程和互动。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基础功能,然后在学生与机器人交互过程中调动其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融入编程思维,让学生逐步完成较为复杂的编程任务。

授课老师向学生讲解搭建原理

在机器人组装课堂上,五(5)班的侍小蕊用4节课就可以完成一个乐高机器人的搭建。只见她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带探头的零件放进机器人管道,再结合编程,就可以让机器人实现各种指令。

“刚开始选择社团的时候,我就是冲着好玩,但通过学习,发现这不仅是简单的搭建,更考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现在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课堂了,感觉好过瘾!”她成就感满满地说。

5大单元,分层培养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自主开发《幸福快车》校本课程,覆盖3到8年级,分层式课程设计,渐进式培养,让孩子们爱上编程。将《IRobotQ3D》《玩转EV3》系列校本课程与太空探索、机器人投篮、“和鸣”等竞赛课程有机结合,做到科技教育覆盖全体学生。

玩转乐高EV3的孩子们

其中,《幸福快车》在南京市精品课程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成为课程标杆。该课程内容分为五个单元,从三年级起步激发兴趣,四年级引入Wedo编程,五年级上融入Arm,五年级下探索3D技术,直到更高年级的乐高EV3,“微项目”课题层层递进,实现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逐级培养创新型人才。

机器人组装课

“老师,到这一步怎么办?”“玩转EV3”乐高环保车搭建课堂上,4个同学1组,8组实验桌前,组员们看图纸、找零件、搭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不时有学生举手向老师寻求解决思路。在搭建环保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杠杆、齿轮、传感器、电机等零件和高科技部件的功能。从设计起步,到编程模块,每一阶段都在激发学生的创新天赋。

跨学科路径,协同育人

2016年,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机器人工作室成立,以“三叶草”为标识,组成15人的跨学科团队,共同负责日常授课、社团活动以及竞赛辅导工作,强化科技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楚河汉界”竞技赛的现场

至今,学校在省市各项比赛中屡获殊荣:省机器人竞赛中小学团体一等奖,“和鸣”科技挑战赛金奖,南京市创客大赛学校团体奖、最佳创意奖,机器人竞赛学校团体奖、个人一等奖……

2022年11月20日,在江北新区中小学生“童芯杯”师生同台竞技比赛中,学校三组师生带着他们自主制作的抛球机器人开展竞速赛。经过现场的紧张调试,抛球机器人顺利拾取场地中的乒乓球并准确投入得分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通过组建全学段教师团队,自主研发校本课程,精心打磨科技课堂,形成追踪总结评价体系,构建优质创新的教育平台,形成创新教育特色。

在这里,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一批拥有科技素养的好苗子正孕育而生。

新江北报记者 刘瑞 杨彩红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