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可以在扬子晚报微信收听院士故事
梦想什么时候实现都不晚:
开拓创新,填补国内空白
1995年1月,他率领团队完成了中国大陆第一例活体肝移植手术,1965年,王学浩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被分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工作。1983年,作为公派留学生,他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医院世界肝移植中心进修,师从肝移植之父Starzl教授。Starzl教授是个十足的“工作狂人”,还曾经一台肝移植手术做到早上7点,然后马不停蹄赶到纽约开会。作为助手,王学浩也上紧了发条,手术台上常常一呆就是八九个小时,后来他成为了教授的助手。
1985年,王学浩学成回国。归国前,导师跟他说:“希望你回国后做中国的Starzl。”开展肝移植是王学浩的梦想,但当时国内的理念、病人的经济条件和状态,都不具备开展活体肝脏移植的条件。直到1995年,“席爱梅,她决定捐肝救夫,你去搜一下,中国大陆活体捐肝第一人。”王学浩对每一位捐肝者都心存敬意,时至今日,他仍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捐献者的姓名。其实在此之前,他并不是没有向患者亲属提出过这方面的建议,可得到的总是拒绝。而他多次征求席爱梅的意见时,得到的都是一个坚决的回答,这让王学浩也十分感动。“好,我答应你,而且我保证你的手术安全。”王学浩当时对席爱梅说出的这句话极不平凡,这意味着郑重承诺。但如果没有这份勇气和担当,活体肝移植可能很难开展下去。
“从事医学事业,尤其是外科医生,哪能没有风险。而开展活体肝移植手术则需要冒更大的风险。但你不冒这个风险,每年几十万的晚期肝病患者救永远只能在绝望中等待死亡。”王学浩的“冒险”是建立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上,他们有千百例的实验基础;有研学的经验;有周密的手术计划和方案;医院还成立了多学科联合的手术协作组,汇集了五十多位来自麻醉手术室、传染科、重症监护、儿科、血液科、B超室等当时医院里最好的医护人员……席爱梅的1/3肝脏和部分胆管移植倒丈夫体内,手术成功了。这次手术成为中国大陆首例活体肝移植,当年中华医学会将该技术列为当代肝脏外科新成就之一。
为团队创造的生命奇迹而自豪:
为了1%的希望,他们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那时,患者术后存活时间尚不理想,加上外界的各种议论,让王学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王学浩深知,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如果自己退缩了,所有的努力将前功尽弃。王学浩带着研究小组没有停下脚步。2001年他们开创了中国大陆亲体肝移植先河;2002年在中国大陆实施首例急诊活体肝移植;2005年中国大陆首创"一肝两用";2006年在中国大陆首例扩大右半肝成人活体移植……20多年来,王学浩领着他的研究小组不仅建起了国内一流的肝脏移植中心,而且在活体肝移植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在“中国活体肝脏移植研究所”成立之时,上海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曾表示,王学浩带领的班子有三个“最”——国内活体肝移植做得最早、手术例数最多、手术质量最好。可很少有人知道,三个“最”的背后,是“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曲折。最初,切除肝脏时血管留得过长,1/3的移植肝和血管吻合后容易发生扭曲。针对此问题,他们将血管留短到保证血管吻合需要。再如,腔静脉吻合口过小就会引起吻合口狭窄,肝脏血流回流不畅。手术后就会造成肝脏的损伤和大量腹水,在总结经验的前提下,他们开始把吻合口做到足够大,保持流出道通畅,即使发生了吻合口流出道狭窄,也可以通过介人的方法进行造影扩张,解决这些难题。提起这些,主学浩感慨地说:"任何事情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才能摸索出一套经验和方法来,今天我们肝移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常规处理方法。有的是借鉴国外,有的是我们自己摸索总结来的,"
今天,活体肝移植已经成为一个常见手术。当初一台手术需要20多个小时,而现在一台手术一般只要五六个小时。当初一台手术出血量有时高达1万毫升左右,现在通常出血量只有300毫升左右,甚至无需献血。 2016年,江苏省人民医院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曾在我院接受过肝移植手术的300多位患者一起“回娘家”。“不论是术后二十年、十年的患者,不论年龄大小,当他们齐聚一堂,看他们笑谈人生时,我为他们欢欣鼓舞,为我们团队创造出的生命奇迹而骄傲自豪。”王学浩说。
一直在做肝移植相关“科普”:
一直在科研一线研究新课题
“其实一直到现在,大部分人对活体肝移植仍然不了解。”王学浩说,在他的病人中,相当一部分人等不到肝源,更等不到愿意为他们捐出部分肝脏。“肝癌病人要做到长期存活,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手术包括两种,一种是肝切除,切除目前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60%、70%左右,但有条件的病人,在医疗条件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做肝脏移植。”肝源太少,等待肝源的病人一直以来都处在“排队”状态,王学浩院士呼吁全社会关注与支持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工作。
“活体肝移植对捐肝人来说有影响,尤其是手术初期,但是恢复后,影响很小。”王学浩说,很多患者和亲属对肝移植还不了解,近年来,他带领我的团队致力于DCD肝移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成立了OPO办公室,设立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联合省、市各地红十字会,宣传和呼吁更多的人理解和参与这项工作。迄今为止,王学浩院士把活体肝移植技术推广到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安徽等20多个省市,他引领的肝脏外科已成为国内活体肝移植培训和研究基地,在客观上对活体肝移植在中国的开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医生是很崇高的事业,做医生就不是为了赚钱,是为病人服务,每次做了手术以后再看治好一个病人,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大家都是这样的,也不是我一个人。”如今,王学浩依然坚守在临床和科研一线 ,又开始带领团队研究肝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的新命题。他对医学事业的执着,和不断向前、勇于突破的精神,影响着科室的每一个人;他也把毕生的医学经验,对年轻人倾囊相授,先后培养了“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一大批人才。
策划:李军 陈郁
海报:李学
通讯员: 张蕾 胡建强
实习生: 黄佳欣 李天天
视频:吴伟龙 王一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