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东:念好宣讲“三突出”“六字诀” 入耳、入心、入行传理论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这一新目标该如何具体落实?目前,咱们农场里种的草莓正在大量上市,大家觉得如何让我们的‘土特产’走出去,更好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下面,我就这些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近日,南通如东县委党校教师周婷婷和如东掘港街道负责农业农村工作的人员一起走进当地一家家庭农场,与农场主、种植大户、周边村民进行学习交流,通过面对面、零距离,用拉家常的话语,向大家宣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党的创新理论送进家庭农场。
![]()
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向纵深发展,如东县委党校围绕年度党员冬训学习专题,提出当好理论宣讲先锋队,将理论宣讲触角延伸至“农场”、“庭院”、“企业班车”等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打通党员冬训“最后一公里”,实现理论宣传“多维度”,突出“讲与需”、“质与效”、“俗与新”,通过念好宣讲“三突出”“六字诀”,推动入“耳”、入“心”、入“行”传理论。
突出“讲与需”,让党的声音听得更入“耳”
“基层党员需要听什么,老百姓需要听什么,党校教师就讲什么,‘按口味做菜’,力求实现‘讲与需’的精准对接。”如东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缪华在谈到发挥党校职能优势开展理论宣传时这样表示。“以前是专家讲啥我们只能听啥,现在是我们想听啥专家就有针对性地讲解啥。这次宣讲就是我点的单,讲的镇村文化建设的内容都是我们镇上老百姓关心关注和迫切需要了解的,所以很实用,让我们听得进、感受深。”河口镇宣传干事毕忠婷在听完如东县委党校教师杨晓冬关于加强镇村文化建设的宣讲后这样说道。
党员冬训期间,如东县委宣传部推出“理润扶海”融合工作法,通过开展参与式宣讲进基层系列活动,提供“点单式”宣讲服务。组织党校教师、理论名嘴等分赴全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示范宣讲,向机关、企业、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等延伸,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示范宣讲与普遍宣讲联动,线上宣讲与线下宣讲结合,现场宣讲与视频传播同步。聚焦“正、实、好、广”的目标,切实讲好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理论故事,从而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全县面上形成大宣讲的工作格局。
突出“质与效”,把党的理论讲得更入“心”
“共同富裕的话题是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了。这节课的内容干货满满,大家都听到心坎儿里去了……”当地一家民营企业党支部书记王锦霞在听了如东县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三级调研员吴金明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后这样告诉记者。
![]()
作为全县理论传播的重要基地,如东县委党校在参与打响“理润如东”理论宣讲品牌工作中,不断充实宣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推出“扶海半月谈·理论新视界”理论传播项目。他们坚持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开展对象化、分众化、特色化的宣讲活动,不断提升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党员冬训期间,如东县委党校教员受邀赴县内外30多家企业进行授课,累计听课企业员工达4000多人次,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企业的传播,在提升理论宣讲的“质与效”方面持续开展探索创新。
突出“俗与新”,使党的政策落实更入“行”
“在宣讲中,探索将‘普通话’变为‘地方话’‘大白话’,换成群众语言,采用‘小角度’讲清‘大道理’,用‘身边事’讲实‘硬道理’,从‘新角度’讲好‘老道理’,用‘土教材’讲活‘新道理’,循循善诱传递社会正能量,旁征博引凝聚发展精气神,让理论宣传接地气、入人心,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如东县委党校副校长王华说。
近年来,如东县委宣传部在抓实理论传播方面,坚持重心下移,注重面向基层,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的宣讲,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比如,如东县委党校坚持以百姓视角,用百姓语言,把党的新思想、新政策讲到百姓心坎上。在宣讲内容的设计上,既注重涵盖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也注重群众高度关注的政策解读、知识普及等。接下来,如东县将持续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形式,以深入开展基层党员冬训宣讲活动为抓手,为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出效出彩,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思想保证。通讯员 杨晓冬 周婷婷 陈晨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