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文贤为何阿姨开出处方
新药物进医保,每月省3万多
今年80岁的何阿姨是一名胃肠间质瘤患者,一大早,她就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来开药。在详细问诊之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普外科行政主任管文贤为她开出了处方单。
何阿姨告诉记者,她确诊胃肠间质瘤是在2015年,8年间已进行了四次手术,开始使用靶向药物瑞派替尼是在今年年初。“当时还没有进医保,一个月大约需要4万左右的治疗费用,对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并非易事。”何阿姨的女儿姜女士算了一笔账,进医保后药价本身降了差不多60%,何阿姨是南京职工医保,在先行自付20%的基础上,现在还可以报销98%,每月可以节省3万多元。
何阿姨现在病情控制得还不错,日常喜欢出门散步,还报了老年大学学电脑、学摄影。 “治疗负担和心理压力大大减轻,让我更有信心坚持治疗下去。”何阿姨说。
创新疗法助力胃肠间质瘤患者迎治疗新选择
管文贤主任介绍,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和小肠,在国际上属于罕见疾病,国内每年约有3万名新诊断的患者,多见于50-70岁人群。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确诊、手术到靶向药物治疗、耐药、换药,部分晚期患者会经历多次复发、多次治疗,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其家庭所面临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部分患者在经过一线、二线和三线靶向药的治疗后,一度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虽然瑞派替尼是国内外权威诊疗指南推荐的四线标准疗法,但在纳入医保前,患者的月治疗费用接近4万元,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在门诊中,我们遇到过一些需要四线靶向药治疗的患者,因长期治疗掏空了积蓄,面对高昂费用,怕拖累家庭而放弃治疗,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往往也很心痛。创新药纳入医保,能为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带来生存新希望,助力其减轻经济负担,坚持规范治疗。”
管文贤介绍,“如今在靶向药物时代,接受规范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胃肠间质瘤有望逐步进入慢性病范畴。我们也希望患者到大型医院开设的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接受治疗,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