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翦商》作者李硕宣布身患重病:告别,但请“朋友们别问候我”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3月16日,《翦商》作者、青年历史学家李硕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宣布自己罹患重病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开来。

当天上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学者许宏处,了解到此次事件。

他告诉记者,目前李硕已不便被打扰,请大家尊重他个人的意愿。

李硕公开发布的朋友圈里写道:从二月18日,在巴基斯坦的巴瓦小城首次发病倒下,我在当地医院躺了四天被抢救回来,之后,在全球通学弟等帮助下,于二月25日回国,之后近半个月里我被隐瞒了病情,不然处理后事的时间可能更从容一些。

他说:“相比人各种死法,目前应该算是最好的结局,不需要开大刀受大罪,一切医学手段都已经失去作用。我最满意。大块劳生,息我以死,我活着也很少能享受生活,总忙忙乱乱操心下面写个什么,现在总算能休息了。”

他在文中向大家告别:目前有大学旧友们帮忙料理生前身后事,一切完满具足,无劳挂念,“我会授权一个实体接手我死后的著作权事务,及幼儿老人的扶养。当然也没多少钱,但一个平生没房没车不着急的无赖汉,留个这种名目也挺酷的。”

“如果能多活一两周,我会把部分文章收拢一下,弄个自选集。”

“我考证的历史,总有人骂脑洞太大,其实现实这东西真比文书脑洞更大,虚构作家的想象力都是很有限的。”

“老友们聊起我时,应该都是开心的吧。李硕这破人,不长的一辈子,趣事还不算太少。开心就好,不必伤悼。”

李硕说:“当下的期望——请朋友们别问候我,甚至不必评论,因为我已经没有心力回复。切切。”

2022年10月,李硕撰写的《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简称《翦商》)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历史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许宏曾为《翦商》一书写作序言,他评价这本书——读起来就放不下,我要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觉和心情了。

他在序言中一遍遍感叹:“真是要对李硕的贯通刮目相看了”“李硕是讲故事的好手,从引子开始翻了几页,我就被吸引住了”“李硕对于考古材料的运用,与古文献和甲金文字一样,已达娴熟的程度”……

资料显示,李硕出生于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和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历史地理研究。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等书,在《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翦商》是“李硕中国史”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讲起,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的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李硕在这本书中梳理了上古时期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过程,试图通过这本书去“触摸”历史空间里的人性,挖掘历史深处的黑暗。

为做考古研究,李硕到过很多城市,去过很多地方。形容这份事业,他曾说过一句话:“也许,我们至今也还难以完全了解我们自己。考古,就犹如一面深埋地下的镜子,倒映出我们陌生的形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