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扬子晚报网3月16日讯(通讯员 卢琦 记者 万凌云) “镇江城里有三怪:面锅里面煮锅盖,镇江肴肉不当菜,镇江香醋摆不坏……”3月15日,讲台上民俗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历史文化名城镇江丰厚的人文风情;讲台下,大学生们认真听讲,不时做着笔记。这是出现在江苏科技大学外语民俗语言课现场的一幕。
当天,由镇江市文广旅局主办,镇江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的“保护地域文化,创建精神家园”系列中华传统文化讲座,正式走进高校外语讲堂。
长期以来,在镇江高校的大学外语教学课堂,一直缺乏对本民族母体文化的深入教授。学子们在学习外语时,只是一味进行语言工具的学习,单纯认识外来文化。而需要重视的是,学生由于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缺乏,甚而导致在对外语言传播中对本民族文化“失语”。
在全球文化大背景下,伴随多元文化的共存,学生不仅需要外来文化的交流,更需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入解读,增强自觉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主讲老师刘燕平研究员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大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镇江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紧密联手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以英语语言课堂为试点。“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地域民俗传统文化元素的教授,在系列研学中,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继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弘扬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校对 徐珩
编辑 : 邱妙泉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