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教室在窗外! 力学学子打卡新华日报报史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通过新闻的窗口,了解党的奋斗史、国家的进步史,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3月23日,南京市力学小学三(7)班全体同学走进新华日报报史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室在窗外”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报史馆中了解党的光荣历史,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汲取积极奋进的力量。

本次参观前,老师提前将《毛泽东三题“新华日报”》《周恩来阅读新华日报》《“小尖兵”,大无畏——新华日报小报童》《何云与新华日报华北版》四篇演讲稿发给同学们,让孩子们对烽火年代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有多么不易有了初步认识。同时,班级开展了“南京少年心向党 红色报史我来说”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研学活动,从班级选拔了一批“红领巾讲解员”,组织他们提前到馆录制讲解视频,童声分享红色故事。

活动当天,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全体观展师生通过文字、图片、影像、互动体验等方式,沉浸式地了解了党报故事,学习党的奋斗精神。报史馆里的一份份手稿、一架架相机、一个个奖杯都让人印象深刻。

“卖报,卖报!《新华日报》!”抗战时期,一群勇敢的报童,与反动派斗智斗勇,将披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新华日报》送到读者手中……在新华报童沉浸式雕像群前,同学们聆听了报童的故事,感慨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深刻体会到新时代小学生的光荣与责任。

枪林弹雨中,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三匹骡子办报纸,背着报馆打游击。在新闻斗士何云战地办报的复原场景前,孩子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通过一张张报纸,回望战火纷飞的年代,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发展建设所体现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孩子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号角催征,勇立时代潮头。除了抗战故事,报史馆还从新闻的视角,系统全面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报道资料,客观、直白地让孩子们了解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和崇高品质,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闻的重要性。

“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做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活动当天,每位同学得到了一份1938年新华日报创刊号复制版。由周恩来、潘梓年等报纸创始人共同撰写的发刊词,让人读后颇为感慨。有同学表示自己也想当一名记者,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伟大时代。

三(7)班班主任管老师表示,学校的“教室在窗外”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次追寻红色记忆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和新中国成立的历程,也希望孩子能在革命先辈身上获得激励,展现出拼搏向上的活力朝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 新华日报视觉中心 张筠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