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师,我感觉书本上的知识要真正应用到田地上,距离还比较大,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农人’?”
提问交流
“有知识和能干成之间的距离,就是实践,多实践多体验,你会减少很多顾虑。”
会场
3月29日,江苏大学全国两会精神专题报告会上,一场“新农人”与准“新农人”的对话正在进行。全国人大代表、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大学产业教授魏巧走进校园,为师生作全国两会精神专题报告。
耕创乡野,解锁现代农业“新模式”
魏巧
半夜摸黑到田里放水,刚播下的稻种被鸟儿吃掉,热得中暑住院……2017年4月,魏巧和丈夫孙振中分别辞去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从城市回到农村。“新手”上路,困难重重,魏巧意识到,科技种田才是他们的长处。“要将科技‘注入’大田,切入点在哪里?我们选择的是将地块数字化。”魏巧回忆说。
聆听
借助遥感技术,细分农场田块进行编号,生成二维码,对应每个田块的定位、土壤养分、墒情等信息,实现对农机的自动调度,变量施肥、精准用药……
会场上,魏巧如数家珍,向师生讲述了自己让“扫码种田”成为现实的创业故事。
江苏大学宣传部长杨道建
“总书记说,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魏巧向师生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带着总书记的嘱托,我将和团队一道,积极推进农业生态产业化系统建设,以科技创新助力更多农产品品质提升。”
“新农人”有了新期待
“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魏巧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句句说到心坎上。
“今年我的建议内容也与此有关。”魏巧提出了“关于实施新农人支持计划支撑农业强国的思考”,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加大对涉农专业在校学生和有志于“三农”事业年轻人的培训力度。同期,推行“导师帮带制”,形成政策性、制度性措施,常态化确立项目、安排任务、定期考核、激励表扬,让更多既有意愿也有能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年轻人,带着成熟的项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大显身手、实现梦想。
“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人才,总要呼吁年轻人做国家需要的事。”魏巧感叹,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是她这些年来经营农业的体会。
魏巧希望江苏大学的学生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扎根“三农”大地,抓住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变的机会,依靠科技智慧和科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成长为新时代筑梦乡野的“兴”农人。
通讯员 单毅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