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首架机
在这轮出行变革中,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成为一个创新热点。这种飞行器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对场地要求低;与直升机相比,其安全性更高,可达到民航客机的安全等级(每飞行10亿小时才允许出现一次灾难性事故),而且由于采用电力驱动,可实现低噪音和零碳排放。
正因为是城市空中交通的理想工具,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全球众多企业研发、投资的热点。大众、丰田、小鹏等国内外汽车企业也纷纷入局,因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俗称“飞行汽车”,有类似汽车底盘的飞行平台,它本身可以飞行,能挂载包括座舱在内的各种载荷。
在这条新赛道上,御风未来也在快速发展。完成第二轮融资后,公司将资金主要用于2吨级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M1的研发制造、试飞和适航取证相关工作。在产品构型上,公司选择的是复合翼构型,即飞行器有机翼,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分别提供垂直起降升力和巡航推进动力。M1有16个用于垂直起降的旋翼和4个用于巡航飞行的旋翼,是目前全球复合翼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中,旋翼最多的飞行器。
在飞行器的“大脑”飞控系统上,公司自主研发了核心技术,以确保飞行器的安全性。他们通过小型无人机来验证关键算法和软件工具链、积累飞行数据、测试核心航电设备,实现飞控系统在全尺寸样机上的应用和迭代。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概念图
谈及2吨级eVTOL首架机下线,御风未来CEO谢陵说:“自去年9月对外发布M1以来,这半年我们全力推进首架机下线,现在如期完成了这一阶段性目标。这也意味着M1首架机制造工作正式完成,达到了可进行地面测试的状态,为下一步首飞奠定了基础。”
M1总设计师刘十一博士介绍,M1的所有主要机体结构都已经组装完毕,也完成了大部分线路、设备和系统的制造和安装。“下线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接下来我们将全力推进全机测试,尽快实现首飞。”
装载M1首架机的集装箱驶入无人机基地。
据悉,这家企业明确了“先郊后城、先物后人、先隔离后融合”的发展路径,短期内瞄准货物运输领域,先完成货运构型适航取证,再逐步过渡到载人,最终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应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场景。完成首飞后,公司将开展M1货运构型的型号合格证取证工作,并选择海岛、山区等合适的场景和路线进行无人机载货试运行,不断积累数据为载人夯实基础,并通过货运为客户创造价值,验证商业模式。
编辑 : 顾冬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