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千次成功的自杀干预
“这是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的事”
在黄智生的发起下,2018年,AI树洞机器人001号诞生了,这是一款电脑应用软件,依据知识图谱来捕捉互联网留言中的信息,通过精准的程序设定来对网络留言的关键词进行语义分析,分级生成自杀监测简报,并同步到树洞救援团的微信群中。黄智生将判定自杀风险的等级分为十级,级数越高意味着风险越大,五级以上都会被纳入监测范围。“我们基本上每天会由人工智能自动发布一次到三次监测通报,志愿者根据风险情况来判断救援需求。其中风险等级高、情况非常紧迫的,我们会成立救援小组,一般五六个人为一个组。”救援小组成员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收集信息联系到轻生者亲属或其本人,也会与当地警方等力量联系,赶在悲剧发生前阻止。自杀干预不是一次阻止就足够的,在现实情况中,也多见轻生者在被救下后二次轻生情况。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救援团志愿者还长期承担着陪伴和化解心理危机的工作。
树洞救援团的每一次救援都堪称是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黄智生也和记者分享了一件往事。在2019年秋季,树洞救援团接收到了一条高危警报,“有一个云南的女孩,跑到了几十层高楼的顶上,从上往下拍了一张照片,说自己坚持不了了,谢谢你们的陪伴我要走了。”这条高风险信息让大家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更令人不安的是,女孩已经到楼顶了,而黄智生这边却只知道她在云南,报警都不知道怎么跟警方说具体位置,“云南这么大,我们没有定位的话警察上哪里去救人啊。”尽管黄智生和团队有对方的电话、微信联系方式,但这些在紧迫的时间面前根本无济于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把照片发到了我们的几个医学人工智能微信群里,请求大家的帮助。”在2019年,黄智生已经搭建了5个医学人工智能相关的微信群聊,大家在收到这条消息后,不断向自己身边的云南朋友询问传递,“有一个人告诉我自己云南的朋友根据照片里的山和植被以及附近建筑物特征判断出了具体的城市位置,还找到了对应的楼栋所在。”黄智生进行确认后立刻联系上了当地的警方,最终成功救下了这位女孩。“这次救援大约有几万人参与到了信息搜索、传递当中,这是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的事情,别的国家根本不行的。”
这份救援工作也曾遭遇过许多人的质疑,这里面包括了来自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黄智生回忆起刚刚开始组建树洞救援团的时候,“有人私底下跟我说,黄智生你搞这个树洞救援没有回报和支持,你还要想着去救这些陌生人的命。你现在满腔热情地做,将来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的。”黄智生完全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坚持认为每一条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想要轻生的人只是处于特殊的情绪驱动之下。不管他人如何质疑评判,黄智生坚持推进着树洞救援团的工作,随着救援团影响力的扩大和越来越多生命被拯救下来,终于有一天,曾持反对意见的人对黄智生说“我当初的判断是错误的。”站在黄智生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些年的救援活动下来他自己也感触颇深,“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中国会有这么一大群有爱心的人来做这一件完全没有经济回报的事,我也深受感动。”
从成立到现在,树洞救援团已经成功进行了近六千次自杀干预了,黄智生也坦言树洞救援团确实也面临着重重压力,“首先人手不够。”树洞AI有时候一天就能捕捉到近两百人需要帮助,但是每一个救援小组最少也需要五名成员,一天就要千余人,目前的人手完全不能满足,“我发现我们能帮助到的人十分之一都不到,这是我现在最痛苦的地方,我知道他面临危险,但是我没办法去救,太痛苦了。”另一方面,树洞救援团是一个完全公益的组织,资金运转短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我们的救援活动完全依靠志愿者的热情投入,这也使得人员流动比较大,不少人难以持久地待下去。” 近些年来,黄智生与树洞救援团开始与地方政府建立更多的联系,也正在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以维持树洞救援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计划
“看见”隐蔽的老年人自杀群体
从2018年有了001号树洞AI机器人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很多次更迭升级,功能也在不断完善。比如在震惊全国的“拉姆案”发生后,黄智生和团队将家暴也纳入了树洞AI机器人的信息捕捉当中。谈及对于树洞救援会的未来,黄智生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树洞救援主要救的还是年轻人,这些人会通过网络来表达自杀的意愿。但是前两年就有专家跟我说,黄智生啊,你现在救的都是年轻人哇,你知不知道自杀数量更大、问题更严重的是老年人啊。”
相较于有着更为强烈的网络表达欲望的年轻人,大多数老年人没有网络倾诉的意愿,还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并不会使用网络,如何发现这一群隐蔽的轻生者是黄智生这几年来一直在反复思考的问题。就在最近,一个机会出现了。
这些年来,黄智生将大量精力投入在树洞救援团当中,北京妈祖仁爱慈善基金会及其好心情医疗集团给树洞救援团提供大量的支持。“但是我也有点担心荷兰这边的大学会不会觉得我不务正业,毕竟我还是有全职工作的。”黄智生表示,令他意外又感动的是,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对黄智生的公益行动非常支持,“校方跟我说,你把你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服务当中,这就是你的最大的本职工作。我们都非常支持。”因为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大力支持,黄智生在今年五月份将去同济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同国内精神科的专家合作开展树洞救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与此同时,黄智生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力量的支援,上海的知名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深兰科技获知了树洞救援团的工作后非常感兴趣,与黄智生达成了合作,“深兰科技邀请我担任深兰科学院医学知识图谱首席科学家,他们目前在开发一款家庭康养服务智能机器人,面向需要陪伴的老年人,正好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帮助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机会。”
“我非常感谢自由大学给我的支持,也非常感谢同济大学和深兰科技给我的机遇。”黄智生表示,目前树洞救援会仍然处于缺乏人手的状态,黄智生也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和社会力量能够加入其中。“我们的邮箱是info@treehole.org。如果你对参加树洞救援感兴趣的话,请把你的真实姓名,微信号和所在城市的信息发到这个邮箱。我们欢迎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树洞救援的行动之中。”
快问快答>>
沈昭=S 黄智生=H
S:志愿者们长期要面对负面情绪和信息,他们会不会也产生精神疲劳呢?
H:我们编写了一个差不多150页的《网络自杀救援指南》,我们已经知道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了。再一个我们还有督导团队,个人承受的负面影响不会很大。目前我们近六千次的救援中还没有出现受到严重负面影响的人。
S:您有受到过来自轻生者方面的质疑吗?
H:那自然是有的啊,会有人觉得你干嘛来干预我。
S:那面对这种说法要怎么应对呢?
H:我们现在已经有比较系统化的方法来回答这一类的问题了。基本来说就是我们不是来干预你选择死亡的权利,而是要告诉你放慢脚步,不要轻易选择死亡这个不可逆的过程。
S:加入树洞救援团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H:目前来说我们更希望是情绪稳定的、心理坚强的人。不过更多细节我们内部也还在讨论中。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剪辑 | 沈昭 牟莹莹(实习)
面对面系列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
校对 徐珩
编辑 : 王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