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去年6月份,就已经有不少媒体关注到这一词汇,从各种角度发表评论对此进行分析。今年4月份以来,话题#你是45度青年吗、#如何面对45度人生又一次登上热搜,引发许多网友的讨论。
谈论这一流行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夏柱智说,新词的诞生和流行,首先能对应一定的现实。“45°人生”的不确定状态,上不来,下不去,恰好居中,让他想到了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间阶层”概念。
他解释,国内的“中间阶层”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工作的白领人员。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刚一进入这个群体,通常会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买房买车,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
“欲望调动太快,机会不是均匀分布的。”在这种社会现实下,夏柱智说,人的精神很容易陷入疲惫,出现“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心理状态。
但是他认为,除了从新词中获得共鸣感受之外,使用者还要对此保持警戒。“内卷”和“躺平”走红之后,他开始关注网络流行词的演变与发展,这让他发现——新词诞生后,一旦形成风潮,被过度提及,很容易形成一个话语陷阱,“它会一直不停地说服使用者,促使他们的心理状态往词语所表达的语境去靠近。”
无论是内卷还是躺平,或者是“45°人生”,其实都是大众给社会贴上的心理标签。
“新词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社会。但是当我们开始使用新词,套用在自己身上,或者是说脑海中有了这个观念之后,一定要对它保持警惕,保持清醒的认知。”夏柱智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