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靠“中华第一商圈”,地处珠江路与洪武北路交界处,周边环绕着写字楼与居民区,为红庙餐饮业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从零几年开始,红庙街区的业态不断丰富,尤其是餐饮,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向这里汇集,上到“三十岁”的达记卤菜店,下到“半岁”的高岗里小马牛肉面,有长年屹立不倒的老店,也不断有着新鲜血液的注入,“一来红庙胖三斤。”住在附近的居民顾女士这样描述对红庙的印象。
鲜活的业态,呼唤着更智慧的管理。2019年起,红庙街区的各家餐饮小店形成了餐饮联盟以便规范管理,“红庙街区的商户自发组织成了一个商户联盟,实行商户自治,我们先进行街区整体更新升级,然后由每个商户管理好自己的片区。”南京红庙物业社区服务中心经理蔡威介绍。
便民有爱,数字化平台让居民拥有“一刻钟”便利
近年来,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
结合红庙街区的业态特性,红庙物业社区服务中心引入百米享购科技平台,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点餐系统,并以红庙为试点于2022年11月投入使用。平台目前入驻商家70多家,自启用以来累计帮助商户引流9000多单。
“下面需要时间,有的时候会让客人等待将近10分钟,现在用扫码小程序提前下单,我们提前做,这样大大缩短了客人的等待时间。”从过去手写点单到现在使用平台扫码下单,王鑫表示,除了延续老一辈的手艺和匠心,使用“百米生活”小程序,也是希望通过年轻一辈的互联网思维把小店经营得更好。
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职员陈先生使用点餐系统在卓粤拉肠下单了艇仔粥和虾仁肠粉,8分钟路程来到店内,刚坐下热腾腾的午饭就上桌了。“在红庙想吃的店都可以在小程序里看到,线上提前下单,方便又省时。”陈先生说。
“附近的上班族或者是居民可以通过线上点单,然后到实体店去就餐,或者是打包带走都可以。”蔡威介绍,“百米平台是玄武区新街口街道联合红庙物业,引入技术公司打造的线上社区服务平台,作为数字化街区试点,这是我们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第一步,后期也将逐步拓宽服务路径,为群众服务好最后一公里。”
出品:王文坚
监制:赵成君
统筹:袁建阳
策划:喻文君
编导:徐超妍
摄像:李铭哲
董亦凡(实习)
航拍:陈金刚
后期:李铭哲
美编:冯晨禛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网信办
联合出品:
南京市商务局
扬子晚报
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
校对 王菲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