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为轴,传承文化精神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民族危亡之际,一群手无寸铁的师生擎起了科学救国的大旗,他们南迁成立西南联大,保住高等教育的薪火。
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将镜头对准这样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全景式呈现了“西南联大”从南迁至北归8年办学的风雨历程。该剧不仅生动还原了梅贻琦、闻一多、冯友兰等学界巨匠,同时也构建了程嘉树、林华珺、叶润名等一批青年学生的角色,最大程度实现了艺术的创作和历史的有机融合。“西南联大的办校历程,是中国教育史乃至文化史上的一次奇迹,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当代观众感受并触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出品方表示。
以匠心致敬,六年磨一剑铸品质
近年来,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深受年轻观众喜爱。《战火中的青春》以三校学子的热血青春和艰苦奋斗为切入口,在创作上坚持快节奏、强情节的风格,在情感上寻找年轻群体的共鸣。
在高品质、严要求的创作方向下,《战火中的青春》历经了一个漫长艰苦的打磨过程。创作初期,主创团队多次走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校史馆,并在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蒙自文法学院博物馆等地采访调研,为剧本创作积累了大量真实感人的素材。该剧前后历经六年时间打磨,开了72次剧本讨论会,前后创作、修改了14个版本。
为了真实呈现西南联大的办学环境,剧组还在云南昆明1:1重建了学校的教室和校舍,并辗转北京、湖州、常州、无锡、上海多地取景,只为真实还原西南联大学子艰苦卓绝的求学岁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