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人们的阅读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在南京城可以邂逅许多有意味的书店,构成了“文学之都”的文化街角。南京秦淮区膺福街藏着一家 24 小时自助书屋“一间很小的书店”。只有 12 平方米,午后阳光洒进书店,几只小猫在惬意地躺着睡觉,没有老板和营业员,大家静静地来,待一会又静静地离开。守着这份安宁,哪怕此刻不曾拥抱阅读,但它就在那儿,那文学的岛屿与精神的角落,人们离不开的精神家园。
当下书店和图书馆受到更多来自阅读方式的挑战。很多人也读书,但读的是电子版,购买流通环节更迅捷,对书店和图书馆来说,重要的让阅读和购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充满仪式感的阅读节日、文学活动把大家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作者和读者都钟爱的对话方式。
朱光潜说,你每天真的抽不出一点钟或者半点钟的功夫吗?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的人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我们处在“没时间读书的焦虑”中,“被读书治愈的渴望”更随时支配我们。偷得浮生半日闲,寄托心神读点书。
被重新发现和定义的阅读,正在焕发全新的能量。如同张光芒所说,过去通过读书我们认识历史、认识社会、探索未知世界,使人更加聪明,但今天阅读的目的和价值更多体现在认识自我的局限性上,打破知识的盲点、情感的盲点,与世界观的缺陷,这是当下读书更加重要的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