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音乐会是江苏民族乐团近年来打造的一个比较高端的音乐会。”王键介绍到,在曲目的选择上也相当讲究,南北方曲目兼而有之,“比如第一首《桃花扇》,它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南京,是南京音乐语言的体现。最后一首《新编五梆子》则是非常传统的北方作品,在经过改编后大大拓展了音乐表现的空间,符合了现在观众们欣赏方面的需求。”此外,竹笛协奏曲《蝴蝶梦》第一乐章、竹笛协奏曲《鹰之恋》《飞歌》都是近些年来创作的、具有广泛影响力、得到业内外好评的笛乐作品,“可以说是以竹笛作为载体,在舞台上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特性,以大型民族乐队的方式来呈现新的、我们近现代的音乐语言。”
笛是一种极具包容性的乐器,既能在独奏中大放光彩,也能成为乐队配器中的一员,既能吹奏南曲婉转之音,也能呈现北曲粗犷之美,“同一个笛子,不同的技法,呈现出的音乐元素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这场音乐会既有“南韵”也有“北曲”,这是基于笛子地域包容性的基调而定的。
王键自幼在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学习竹笛,师从著名演奏家林克群,198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蒋志超,1993年进入江苏省民族乐团担任演奏员及管乐声部长,他算是省民族乐团的“元老级”成员了,“我也是看着团从成立起十几个人一步步走到现在,成为一个具有国家水平的专业院团了。”王键感慨,乐团的人数在增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反映的是国内音乐教育水平和民族音乐市场在不断扩大,民乐热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但在王键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多年来,王键在海内外举办过无数场演奏会,他对于音乐教育有了深刻的感受,“音乐除了提升人文素养,而且我还认为社会在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文化和艺术将支撑社会继续发展。”虽然目前国内学习民乐、喜爱民乐的人相较过往多了很多,王键依然认为如今民乐市场发展的情况和国力还不相匹配,仍有很大的发展精进空间,“我一直认为不一定人人都要成为演奏家,但人人都应该成为一个懂音乐的人,尤其是民族音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邱妙泉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