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后的油坊桥地铁站
上午九点,当油坊桥送走最后一批打工人,一切便又归于平静。一小时前还是人潮汹涌的地铁站,现在只能看见带着菜篮到一旁超市买菜的大爷大妈。走出地铁站,早餐店老板翘着二郎腿玩起了手机,街上的店铺也陆续拉开卷帘门准备营业,环卫工人埋头打扫着路边零散的垃圾,早高峰的序章便在一片祥和中落下帷幕。
午后的油坊桥飘香四溢
到了中午,油坊桥再次恢复热闹。街边一家陕北面馆里坐满了顾客,他们有的正在享受碗里的炸酱宽面,“滋溜滋溜”的嗦面声在热闹的店里此起彼伏,还有不停滑动手机屏幕,边点餐边和同伴聊着天的客人。这家面馆在油坊桥名气十足,每天都有大量的顾客慕名而来,这里的一碗面平均只需要十五块钱,相比市区动辄二三十的价格,一大碗经济实惠的宽面确实十分适合刚到南京的“宁漂”。陕北面馆除了亲民的价格,更吸引食客们的是他们独一档的口味。麻、辣、酸、香,冲击着每个食客的味蕾,对于那些吃惯了南京大肉面的客人,偶尔来试试陕北风味的油泼面也未尝不是一种享受。
走出面馆,如果味蕾还没有得到满足,那么附近各式各样的小吃摊,绝对是大家的第一选择。街口的一家掉渣饼店,常年排着长龙,豆干鸡柳土豆片,裹上热腾腾刷满蘸料的掉渣饼,一口下去,多汁且美味,仿佛一上午的疲惫都在此刻随着美食一起沉入肚中。吃完四五块钱的掉渣饼,再在隔壁奶茶店点上一杯四块钱的柠檬汁,边喝边漫步在油坊桥的步行街上,看着路边店铺中热闹的场景,听着往来行人的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油坊桥悠然的午后时光。
街边的油条店
油坊桥的夜生活,丰富且短暂
“油坊桥站到了。”忙碌一天的上班族终于在晚上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晚上烧烤别忘了!”“我等会儿去买点菜,今晚好好吃一顿!”和清晨的地铁站不同,下班后的人们大多都放慢了脚步,脸上也露出了放松的表情,且已经做好准备,开始享受接下来四五个小时的悠闲时光。
刚下班的小张正准备去菜市场买菜,“我隔三差五就会买点菜自己回去做。”莲花北苑菜市场是小张的首选,在这里可以买到相比商场更加低廉新鲜的菜品。“但买菜时一定要眼疾手快,不然没一会儿工夫,成色好的蔬菜水果就都被抢购一空了。”小张来得比较晚,并没有买到什么菜,最后只挑了一把小葱。“其实有时候来晚了就这样,没什么新鲜的菜,不过菜市场里面的熟食店也还不错,我偶尔也会买点回去。”随后,小张选了半只油光红润的烤鸭,又顺便拌了两份凉菜,便准备打包回家,开始今晚的生活。
白天清闲的饭店也在此刻迎来了一天生意最好的时候,四处亮起的招牌大方地对外宣布着油坊桥夜生活的开始。中餐馆、西餐店、烧烤摊是今晚的主角,一波又一波的顾客走进店里,点上一桌香气四溢的菜肴,再配上夜晚专属的冰啤酒,和朋友们分享着此刻的欢乐。饭店里的食客们谈天说地,从工作聊到了生活,从日常琐事聊到童年往昔,偶尔还能看见酒过三巡,满脸通红,扯着嗓门大声吆喝的客人。
昊天和大学同学约在油坊桥的一家烧烤店,这是他们这个月第三次来这儿了。“我是南京本地人,我大学同学刚来南京实习,晚上有空我俩就出来改善改善伙食。”昊天和他朋友喜欢坐在店门口吃烧烤,按照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坐在外面才有夏天的感觉,聊天也很自由。不一会儿,几盘还微微冒着油泡的羊肉串就端上了桌,昊天开了两瓶冰啤酒,就着烧烤和大学同学聊了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啊,大学四年一下就过去了,以前总想着出来工作,但现在却时不时会想念以前的大学生活,真奇怪啊,哈哈哈!”说罢,老板又端上来了一盘蒜香茄子,“吃!今晚好好放松一下,明天才有劲儿去上班!”
满满一桌的夜烧烤
油坊桥没有不散的宴席,这里的夜生活总是短暂的。晚上11点过后,整个油坊桥就如同进入休眠期一般,店铺纷纷打了烊,街上也鲜有行人路过,马路变得十分宽敞,几乎很难看见有车辆驶过。阵阵晚风中仍然残存着一丝美食的香味,这让人既可惜又期待。可惜的是美好的夜晚就这样草草收场,感叹快乐总是如此短暂,但人们总是期待着第二天,我们又将经历怎样精彩的生活,未来的我们会越来越好吗?
记者手记:梦想一直在路上
油坊桥有着河西近80%的人口,这里被称为“宁漂”人的第一站。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南京也是从在油坊桥租房开始。小小的油坊桥是“宁漂”生活的缩影,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不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与物价高昂的市区相比,油坊桥显得更加友善,它欢迎所有来南京拼搏的外地人,在这里英雄不问出处,每个人都是无比闪耀的存在。无论每天早上我们被地铁挤成什么样子,但油坊桥的人们始终相信,新的梦想一直在路上。
实习生 杨宋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李舒曼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