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黄镇绘的西行漫画 | 红色文物中的长征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编者按: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取得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长征时期的红色文物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记忆。作为长征历史的物质载体,这些红色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日前,由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策划的“跟着红色文物学四史”系列又添新作——《红色文物中的长征》。近日,“微史记”频道连载该书内容,以文物为引,历史为媒,讲述长征故事。

黄镇,是目前为止唯一有长征题材美术作品传世的长征亲历者。在长征途中,他用自己的画笔真实、形象地记录下大量画面,并汇编成《西行漫画》出版,其中的《上第一座雪山》和《下雪山》两幅作品,生动描绘了红军翻越夹金山的场景。

这本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西行漫画》,32开本,是1938年上海风雨书屋出版的500本精装本之一。全书共30页,收录了黄镇创作的25幅画作。经过岁月的洗礼,泛黄的纸张已经有多处残破、污迹,订书钉早已锈蚀,多处已经脆化的书页将要脱落,但书中的画作内容和文字却清晰可辨。作为长征的亲历者,黄镇用画笔描绘了长征中许多重大的战役和事件,其中《上第一座雪山》和《下雪山》两幅作品,生动描绘了红军翻越夹金山的场景。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后,顺利占领泸定城。此时,准备继续北上的红军面对三条路线的抉择:第一条路线是从雪山以西到达四川西北的丹巴、阿坝地区,沿途为少数民族居住区,人烟稀少,部队补给困难;第二条路线是从雪山以东到达茂县、松潘地区,而此时蒋介石已在沿途布下重兵把守;第三条路线是经天全、宝兴,翻越大雪山——夹金山,这里虽是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之处,却异常艰险。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选择第三条路线北上。

6月2日,中革军委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作出了兵分三路迅速夺取天全、芦山,实现同红四方面军会合的部署。随后,在红三军团策应下,红九军团先头两个营占领天全;红一军团击溃川军第六旅一个团,占领芦山。8日,中央红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芦山、宝兴防线,经宝兴的盐井坪、崔店子进入大硗碛地区。

大硗碛位于宝兴县北部,这里地处偏僻、气候寒冷,是夹金山山脚下一个藏族聚居的村镇,也是翻越夹金山的必经之地。

夹金山,属邛崃山脉,横亘在宝兴与懋功(今小金县)之间,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远远望去,山岭重峦叠嶂,山顶云雾缭绕,终年积雪覆盖。红军必经的王母寨垭口,海拔4100余米,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幻无常。“夹金”是藏语的音译,其意思是弯曲的道路。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敢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因此,当地人又称它为“神仙山”。由于时值盛夏,红军指战员都身着单衣,脚穿草鞋,有些战士甚至还光着脚,但夹金山海拔高,山上大雪纷飞,要想跨越这人迹罕至的雪山,困难可想而知。

6月11日,中央红军在大硗碛附近的头道桥空地上召开了动员大会。领导干部向全体指战员说明了前方面临的困难,仔细传达了注意事项,要求争取做到不掉一个人,不失一匹马。出发前,每个人都做了简单的准备工作,战士们用柏树皮、干竹子扎起一个个“火照”,用砍来的竹竿和树条做成拐杖,还买来一些干海椒带在身边御寒。

6月12日,在“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鼓舞下,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率领先遣队战士迈着坚实的步伐出发了。为了御寒,出发前他们喝下烈酒、姜汤和辣椒汤。英勇的先遣队不畏严寒和艰险,利用刺刀和铁镐刨开冰雪,为后续部队在雪山上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道路。下午,他们终于翻过王母寨垭口,在北麓木城沟口与红四方面军接应部队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一部相遇,在战友的引导下,顺利到达懋功县城东南的达维镇。

随即,中央红军后续大部队也开始分批踏上征程。广大指战员沿着先遣队留下的足迹,走过一片原始森林,开始向山上攀登,道路越来越陡滑,气温越来越低,空气也越来越稀薄。快到山顶时,天气骤变,先是大雾,再是细雨,接着又飘起大雪。转瞬间,狂风夹杂着鸡蛋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向红军砸来。此时,战士们的手脚早已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大多数人都感到呼吸困难,出现了头疼、呕吐的高原反应,还有不少人患上了雪盲症。一些战士不慎滑下悬崖,被雪山吞噬,一些体弱有伤和负重几十斤登山的战士,终因体力不支跌倒,就再也没能站起来。但这些困难吓不倒红军指战员。50多岁的“长征四老”之一徐特立也在这一天跟着大部队翻越了夹金山。部队是“半夜出发,走到半山上,雨雪齐下,披在身上的毛毯全湿了,衣和裤子也全湿了”。但山势陡峭,他全力攀登,毫不觉得冷,终于征服了这第一座大雪山。

队伍在白雪皑皑的山峰间宛若一条蜿蜒前进的巨龙行进着。指战员们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抓一把雪,大家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鼓励着,一步步艰难地迈进,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战胜重重险阻,从筲箕窝经过五道拐、鸡翅膀、大雪塘、九拗十三坡(九凹十三拐)、隘口险道等处盘旋而上,翻过王母寨垭口由北坡下山到达达维镇,最终把当地人都望而生畏的“神仙山”甩在身后。

6月18日,中央红军全部翻越了夹金山。当日,中央领导人离开达维镇到达懋功县城,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两大主力的胜利会师,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为打开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军指战员倍受鼓舞。

对于这次翻越夹金山的经历,有不少红军将领都曾撰写回忆录以留下珍贵的记录。但其中有一位长征亲历者,却通过绘画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形象记录,他就是黄镇。

黄镇1909年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喜爱艺术。1925年,先后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1931年,在江西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他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负责文艺美术宣传工作。长征途中,黄镇晚睡早起,凭着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娴熟的美术功底,结合红军生活和战斗中的事迹,不仅创编了大量的活报剧、话剧,还为《红星报》配制插图、漫画,并在沿途写标语、画宣传画,极大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士气。

除做好本职工作外,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创作速写、漫画。他总是背着一个布书包,里面装着画作和笔、墨、纸张等。长征路上,要寻找一支笔和一张完整的纸都十分困难。黄镇使用的铅笔和毛笔,有战友送的、有从小商贩手中买的、有从地主乡绅家拿的。找不到墨的时候,就把锅底灰刮下来、把烟筒里的灰捅下来做成墨。作画的纸有同志们赠送的、有缴获敌人的、有打土豪得来的、有老百姓祭神祭祖用的、有写春联用的,都是五花八门、大小不一的杂色纸。尽管如此,仍然阻挡不了黄镇的创作热情,他一路走一路画,用速写和漫画的形式,真实、形象、生动地记录下长征中所见所感。

布书包里的画作常被雨水和晨露浸湿,日晒又干,时间一长,纸张变得褶皱,画面也逐渐模糊难辨,损坏了不少。后来,和黄镇一起参加宁都起义的好友王幼平赠给了他一个皮书包,黄镇这才得以将他的“宝贝”画作妥善地保存好。据黄镇回忆,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他整整画了一路,大概有四五百张之多。但是大多数作品都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丢失了,仅有25幅画作因为被人拍成照片而流传下来。

这25幅画作在1938年10月15日以《西行漫画》为名,由上海风雨书屋出版。由于黄镇的25幅画作本身并未署名,而照片是由萧华派人送交给在上海从事救亡文艺活动的阿英(钱杏邨)的,因此出版时画作的作者被误认为是萧华。当时,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文版刚刚发表,且所处环境不宜直接使用长征字样,阿英便以《西行漫画》作为书名。

《西行漫画》初版2000册,其中精印本(铜版纸)500册,普及本(道林纸)1500册。该书一经发行,很快销售一空,绝大部分流传在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和新四军活动的地区,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初版《西行漫画》收录的25幅作品,其中,《故第五军团长董振裳(堂)同志》被选作封面。在这25幅画作中,黄镇用《上第一座雪山》和《下雪山》两幅作品描绘了红军翻越夹金山的场景,可见红军爬雪山的经历,给黄镇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黄镇在《上第一座雪山》左侧题写:“雪山高,铁的红军铁的意志更高!”,在《下雪山》右上方空白处,黄镇题写“下雪山的喜悦”。

《上第一座雪山》

《下雪山》


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重印《西行漫画》,经过了解得知作者不是萧华。在一番走访调查后,直到1961年终于弄清画作真正的作者是黄镇。1962年7月,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5周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再版的大型精装本上,将作者更正为黄镇,并经由黄镇本人同意,将精装本更名为《长征画集》。画集保留了24幅画作,删掉了《草叶代烟(二)》。萧华为其作序,称赞道:“这20多幅画是伟大长征的片断纪录,是真实的革命史料,也是珍贵的艺术品。作者同千千万万的战士一道,万里跋涉,在战斗的行列中,用画笔写下了这历史的动人的场面。”

《长征画集》于1977年、1982年、1986年又先后三次再版,并编印成英、法、日等外文版在海内外发行。2015年,黄镇遗孀朱霖率子女将这些长征画作的著作权捐赠给国家。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臧磊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