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干里故地——西干长巷公园内“青梅竹马”雕塑 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夫子庙旁桃叶渡
爱情典故:桃渡临流
桃叶渡是南京城南秦淮河上的―个古渡,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它以前的名字叫南浦渡。此渡自东晋以来,闻名遐迩,令人神往。它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有着经久不衰的美丽传说。
相传此渡以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在此接送其爱妾桃叶而得名,可以称得上是南京古代浪漫爱情的典型代表。王献之在接送桃叶时为她作过几首《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桃花桃叶也成为才子佳人、离愁别绪的一种符号。作为南京的古名胜,“桃渡临流”在清代成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清代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咏》“桃叶临渡”一景中这样描写:“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
自桃叶与王献之的故事流传坊间,历代数不清的大诗人、大词人、大名人纷至沓来,苏轼、辛弃疾、姜夔、汤显祖、钱谦益、顾炎武、纳兰性德、郑燮、吴敬梓、曹雪芹、乾隆帝等无数文人大家和帝王,纷纷来此寻找桃叶芳踪,并以桃叶渡为题,写下流芳百世的佳作。
如今的桃叶渡已是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桃叶渡临河有一石牌坊,横书“古桃叶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面两侧楹联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背面为:“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
桃叶渡 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六朝宫城遗址,今大行宫一带
爱情典故:破镜重圆
提起南京古代的爱情地图,很多人会想到“六朝建康宫城”。因为六朝皇宫曾经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爱情成语——破镜重圆。乐昌公主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与驸马徐德言十分恩爱。当时,隋文帝杨坚挥师南下,驸马怕城破亡国后夫妻失散,就将一面铜宝镜一分为二,夫妻各收留一半,并约好每年正月十五持半个镜子在洛阳集市上售卖相认。陈朝灭亡后,徐德言孤身逃出南京,乐昌公主被隋朝越国公杨素收纳为姬妾。徐德言在正月十五这天到洛阳街上,果然找到一名家仆高价叫卖一半铜镜,徐德言在镜后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题诗后几天不思饮食。杨素听了这事后也受到感动,就将乐昌公主归还给徐德言,让其夫妻团圆。
南京六朝博物馆展出的建康宫城遗址 南京六朝博物馆供图
溧水天生桥
爱情典故:天生有爱
金陵城外,秦淮源头,洪武挥处,巨石成桥,从此便有了“天生桥”的奇绝佳话和“江南小三峡”的壮丽美景。天生桥景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苏省文保单位。
据史载,天生桥开凿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派李新开凿胭脂河,北至秦淮河,南达石臼湖,全长7.5公里。数十万民工,耗时十年多,焚石凿河十五华里,使得山岗岩石夹杂着紫红,犹如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来。有一天然巨石横于河中,挡住去路,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这种在人工运河上留下巨石而成的天生桥,国内仅此一座。素有“流动的溧水文脉”之称的胭脂河,已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道是“天雨汇集胭脂河,鬼斧神工天生桥。”
如今说起天生桥,你的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印象?从曾经的天生石桥“江南小三峡”,到如今的全国知名音乐节举办地、天生有爱寓意美好的浪漫地,再到亲子微度假的首选地,天生桥景区已经成为南京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天生桥的爱情花海已进入赏花期,各色月季、玫瑰绽放,成片的花海犹如一幅美丽画卷铺展开来,令人心旷神怡。走进花海,层层叠叠,一朵一朵地簇拥在枝头,一阵微风吹来,花香阵阵。在这个爱意浓浓的5月,为让广大游客度过美好的节日,景区特在花海盛放时,临近爱情花海打造了一个“花花世界”,让你“在天生,以花之名说出爱”。
天生桥景区 溧水区天生桥景区供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昇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