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人的期待,在今年5月28日成为现实。据悉,MU9191航班共有130余名旅客率先体验,航班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中国大飞机的“空中体验”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
自2007年立项起,15年来,从研制着力攻关、试验攻坚克难,到完成数百个试飞科目、上千项试验科目、数千个小时飞行的适航取证审定工作,整个过程犹如一场接力跑,C919一棒接着一棒跑,如今取得新跨越。总师吴光辉为了能更全面地从飞行员角度体验飞机细节,主动去考飞行执照的故事,已经成为了流传甚广的佳话。“要想设计好飞机,必须深入了解与飞机有关的法规、机场、气象、航路等各方面情况,所以设计师应该学会开飞机。”带着这样的理念,吴光辉从2013年开始挤出时间去湖北襄阳,与一群小伙子一起学飞行执照。早上七点背个包,和年轻人一起站队,这段学习历程,成了吴光辉很温馨的回忆。57岁时,吴光辉如愿以偿,成功拿到了商用飞机的飞行执照。
亲历祖国航空事业发展
“母校求学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谈起自己40余年的航空报国之路,吴光辉说,“我有幸从一名技术人员开始干起,从事过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设计工作,先后担任过四个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亲身见证和参与了祖国航空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深刻变革。”
在2022年10月30日举行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70周年发展大会上,吴光辉作为校友代表致辞,深情回忆自己在南航求学的经历。“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在机库里上飞机设计课的场景。同学们围坐在飞机旁边,老师现场讲解结构设计,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实践能力的提升。这种唯实的校风和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让我至今仍然受益匪浅。”
“毕业40年来,我也是南航校园的一名常客,认真落实了母校常回家看看的要求,看到母校的校园越来越美,成果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天目湖校区、江北新区国际校区、国际创新港以及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等等一系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事,为母校深感高兴,更感自豪。”
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了解到,南航在C919研制阶段,参与140余项科研项目,取得了近二十项重要科研成果,为商飞C919的研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目前,南航有1900余名校友在中国商飞公司任职,占公司职工总数的12%,其中,先后涌现了罗荣怀、史坚忠、程福波、吴光辉、沈波等公司领导,300余人担任了所属单位领导、型号副总师、总部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各所属单位部门负责人、室主任以上等职务,服务于公司的发展建设和型号研制。仅2009年一年,南航就送了200多名优秀毕业生入职商飞。
5月29日开始常态化商业运行
未来C919还将走出国门
大型客机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其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吴光辉看来,前方的路还很长,“我们的目标是携手打造乘客爱坐、飞行员爱飞、航空公司爱用的中国大型客机品牌,早日形成能带动时代改革发展和国家创新进步的中国民用飞机产业,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记者了解到,根据计划,在5月28日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后,从5月29日开始,东航首架C919大型客机将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实行常态化商业运行。南航民航学院孙有朝教授介绍,C919飞机还将申请EASA适航证书,“走出国门”。2022年底,C919获得的适航证书,是进入国际市场的起点。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公约》(通称为《芝加哥公约》)的规定,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颁发的适航证具有国际效力。不过,若想获得国际市场竞争力,就需要获得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或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颁发的适航证,接下来C919飞机还将申请EASA适航证书,走向国际市场。
链接:全球首架C919飞机有着特殊涂装
据悉,全球首架C919飞机有着特殊的涂装和“身份证号”——在机身前部印有“全球首架”的“中国印”标识和对应英文。飞机注册号B-919A,“B”代表飞机的中国国籍,“919”和型号名称契合,“A”则有首架之意,突显这一全球新机型、全球首架的非凡意义。
东航为全球首架C919配备了两舱布局,164座,包括8个公务舱和156个经济舱,均选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国产客舱座椅。“乘坐舒适宽敞”将是C919今后服务旅客时鲜明的亮色,客舱还选装了共20个12英寸吊装显示器,支持高清1080P电影放映,这也是东航单通道机队首次引入1080P的节目装载。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新一代单通道干线客机,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9月29日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证);11月29日,取得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PC证)。截至2022年底,C919大型客机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架订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