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法院将家庭教育指导全面融入案件审执全过程,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该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庭长朱教莉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法院牵头多部门成立“向阳花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工作站点,在诉前调解阶段,由家事调解员对当事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促进双方在诉前达成调解。在庭审中,设立独立的家庭教育指导环节,并由当事人在最后陈述时予以回应,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抚养教育。在执行阶段,则以审执联合开展教育指导,促进抚养探望纠纷的执行。此外,法院还强化跟踪回访,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南京其他法院对于家庭教育指导也各有探索尝试,浦口区法院邀请专家顾问录制线上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并在线发布,高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江宁开发区法院审理的“对撤诉案件当事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案”荣获2022年度南京市妇女儿童权益维护优秀典型案例。
从严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2人被判从业禁止
2022年,南京中院未成年人及家事审判庭共审结各类案件1089件,同比上升8.25%。其中,审结涉少民事案件138件,涉少刑事案件47件,涉少行政案件1件,其他案件15件。全市基层法院少家条线共审结各类案件10573件,同比下降4.82%。其中,审结涉少民事案件650件,涉少刑事案件172件,涉少行政案件2件。
数据显示,全市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犯人数呈下降趋势。未成年人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去年全市法院新收涉少刑事案件中占比靠前的罪名依次为盗窃罪、诈骗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侵犯财产类犯罪仍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去年,全市法院依法对50名未成年犯的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助其重回社会。
南京法院始终保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从严从重打击,相关案件数量有所下降。2022年共审结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34件,同比下降4.29%。同时,严格落实最高院、最高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按要求判决相关人员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去年累计判决12人从业禁止。
去年,全市法院共受理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95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63件。可见家事案件当事人对通过申请人保令保护自身人身安全的需求客观存在,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观念深入人心。
>>典型案例
依法封存犯罪记录,助失足少年出狱后回归社会
16岁的小李在南京市内采用拉门等方式盗窃他人车内手机、扫描仪等财物,在网吧内扒窃他人手机,共计盗窃11起,经鉴定被盗财物价值为1.2万余元。被公安机关传唤到案后,小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并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案发后,小李及其家人将相关被盗手机交换被害人。
该案审理过程中,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承办法官及关工委人员与小李谈心谈话,对其开展法治教育,帮助其彻底认识自己行为和犯罪危害后果。小李表示非常悔恨,愿意接受法院判决结果,定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开始新的生活。
鼓楼法院一审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小李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退出全部违法所得,返还被害人,被告人小李未上诉。根据法律规定,鼓楼法院在该判决生效后根据法律规定作出书面决定,对被告人小李的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据介绍,鼓楼法院在依法惩治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开展帮教工作。针对小李患有疾病、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等情况,鼓楼法院关工委多次与小李家人联系进行关爱帮扶,在小李出狱后对其定期交流鼓励。在法院关爱帮扶下,小李出狱后很快融入家庭及社会生活,找到工作,帮助父亲减轻家庭负担。小李及其父亲多次向法院表示感谢。
破解网游防沉迷系统,法院向游戏公司发出司法建议
杨某通过微信从他人处购买了1.9万余条含有姓名、头像、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的公民个人信息,通过更换并重新绑定网络游戏账号的个人信息,使用个人信息中的照片制作3D动态图像,在实名信息验证时绕过网络游戏人脸识别程序,以使游戏账号绕过网络游戏公司的防沉迷系统。他将游戏账号租售给未成年人游戏玩家牟取非法利益。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被告人杨某判处刑罚。
据介绍,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了“网络保护”章节,涉及网络沉溺防治、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欺凌防治等方面。为保障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有效运行,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网络环境,鼓楼法院向网络游戏公司发出《司法建议书》,提出优化网络防沉迷系统、强化网络游戏监管、提升人脸验证精准度、营造健康网络环境等司法建议,得到该公司积极回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