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非遗故事┃缠花:绽放在指尖的不败之花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一根金属丝一张纸片搭建出骨架,再用蚕丝线一圈一圈地缠绕上去,做出一片片有自然光泽的“花瓣”,再逐片组合成花,各种姿态极尽绽放。这种用丝线缠绕而成的花饰,被称为缠花,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传统民间技艺制品。管心就很喜欢这种技艺,并不断学习、创新、传承,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指尖上绽放的花朵。

做缠花,涉及多种工艺。首先,要画设计稿,画完再拆解成各种形状,画在卡纸上后还要剪成纸坯。然后,先把蚕丝线劈丝理线、剪铜丝,再将纸坯并在铜丝上,捏在手里,用蚕丝线按照纸坯的形状一圈圈缠绕。“缠花看似一圈圈绕得简单,实际真正动手操作起来,才知道这细细的丝线不是那么好拿捏的,一不注意就滑线、留白、散架,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出现了。”管心告诉记者,迷恋上缠花工艺后,就开始不知疲倦地练习,从最简单的叶子,到复杂的牡丹花,都是从一片一片的失败里绽放出来的。手工制作的花饰,其创作空间很大,原来这种工艺不仅仅能运用在头饰上,一切的首饰、摆件、家居工艺品上,都可以用缠花来展现。管心表示除了勤练习,她花费大量时间去了解研究缠花背后的故事,潜心学习台湾民间工艺美术家郑惠美老师所著的传统缠花书籍,并参考近些年出现的更富有新兴设计感的作品,一件缠花饰品就是一幅有意境、有祝福的作品,这是指尖上绕出的“中国式浪漫”。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让这种美丽的手艺流传于社会,成为每个人眼中的一抹风景。为推广非遗缠花,管心通过定期推出的手工艺活动,和汉服活动嫁接,进社区推广,在“练摊儿”中用缠花的颜值吸引关注。时间一长,不少人都知道管心是个“号令群花”的姑娘,只要点得上名字的花朵,都可以通过缠花工艺制作出来。“今年2月,我正式在金陵老年大学开启了非遗缠花的课程,相比以前的即兴手工活动,系统课程安排加上有一批爱好手工的学员,为非遗缠花工艺推广有了更好的助力。我会珍惜与缠花的缘分,继续做好做一名‘野生传承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芳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孔小芳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