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桂华表示,简洁的文字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想象生活中的现象,避免面面俱到却浅尝辄止的写作。
郑桂华:不是靠刷题、靠机械记忆获得高分,走出应试取向,走向素养取向。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能够在试卷中得到比较好的表征。
语文是立德树人的独特载体,其育人价值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出来。全国乙卷作文题的两则材料针对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了普遍却蕴含着大智慧的道理。
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今年比较注重德育教育。德育教育首先要有国家观念、家国情怀和爱国的情操。另外也要有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我们不能光是看到我们自己,还要看到世界,这一点我觉得今年也体现得比较好。
增强了考卷和教材的关联性
作文题目与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17个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省份均用的全国新课标卷。新课标I卷和II卷试题系统地增强了与统编教材的关联。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本华表示,今年的4套考卷和教材的关联性非常强。
王本华:我们有一套试卷选的是沈从文的作品,沈从文在教材里出现过,虽然不是直接选用教材内容,但是作者曾经出现过,就会给学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安徽省使用的新课标II卷作文题是一道读写结合类试题,材料是从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中衍生出来的,引导学生在读、思、写之间转换。
对于青少年来说,“自己的空间”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是放松心情、安放心思、积蓄力量、加油充电的地方。安徽省铜陵市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王兴征表示,要想写好这类作文,可以尝试说理性的论述文。
王兴征:最重要的还是要体现说理性文章的逻辑性和辩证性。对于这样一种存在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从逻辑顺序上可以先描述这种现象,指出实质,凸显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意义;
其次,可以探寻产生这种现象和心理需求的原因,从外部环境的特征和内在身心的发展规律两方面入手;
接着,可以阐述这种心理现象对于个人成长各方面的影响,当然也可以做反面思考;
最后,可以结合自身或是整个青年群体的成长现实,谈谈应该有的态度和一些有效的具体做法。
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与考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每道题可书写的空间与切入的角度都很多,学生们既能紧扣时代脉搏书写重大主题,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学习,从身边的具体事例谈起,表达个人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
陆俭明:我觉得今年的试题是考核知识、考核阅读理解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以及考核用词选句的掌握。这三个方面的考核是要引导大家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监制丨王磊 樊新征
记者丨谭瑱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