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曾经的“世界工厂”,如今的“科技创新之城”,如何从“制造”走向“创造”?昆山市党政代表团来到松山湖畔,探寻这座城市的“升级”之路。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专注发现、培育、投资勇于革新的早期硬科技创业者,已孵化了云鲸智能、逸动科技等一批新锐科技企业。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催生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的土壤。”周伟一行详细了解“六个一”产业创新体系构建情况,要求相关板块和部门把握产业升级机遇,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特别是要着力引育创业导师团队,为产业创新发展选好“带头人”。
来到华为松山湖基地,代表团一行乘坐园区内小火车,感受这里的人文环境、智慧园区和设计美学。华为松山湖基地是华为终端公司新总部所在地,周伟与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刘少华进行交流,并听取元宇宙创新中心建设情况介绍,希望双方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共促昆山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布局十大发展方向,在集聚科技资源、吸引优秀人才、承担重大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周伟一行走进展厅,详细了解实验室在科研创新、机制探索、成果转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周伟表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立足产业抓创新,既符合科技创新需要,又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要积极学习借鉴实验室建设发展经验,努力探索“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模式。
全国科技创新看深圳,深圳科技创新看南山。作为深圳科技创新高地,南山区聚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4300家,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载体1400个。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总建筑面积超过188万平方米,园区以“多层地表”与“垂直城市”的设计理念,营造开放式的多层活力街区,提供自然舒适的全新办公体验。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者在这里安居乐业、筑梦圆梦,代表团对深圳大手笔、高水准规划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给予高度赞赏,表示将进一步树牢“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理念,加快建设“四链融合”的特色专业创新园区,着力构建“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发力原始创新、开展基础研究,深圳为科技成果转化铺路搭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将科研和产业“两双巨手”握在一起,形成了“科研+设施+学院+产业中心+资本”五位一体模式。代表团一行深入探究“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的经验,希望与研究院深化合作,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化协同创新,链接更多高端创新资源。
作为顶尖科学家的集聚地、世界一流科学创新平台,深圳湾实验室在光明科学城拔地而起。深圳湾实验室致力于营造高效的创新体系与蓬勃的创新生态,打造高精尖技术支撑平台,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转化研究范式,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在了解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后,周伟指出,要面向国际前沿、站在国家高度、对接产业需求,着力构建全过程、全链条的创新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走进光明科学城,满目都是欣欣向荣的创新景象。在光明区城市规划展示馆,代表团重点了解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情况。这里集中力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特别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立、科研机构的创办和政策的支持,为“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家深刻感受到,深圳以卓越的科技优势,为各类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等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创新生态系统。
短短两天的“创新之旅”,代表团进园区、访基地,在学习中启迪思路、在交流中碰撞火花、在推介中招强引优,更加坚定了抓创新、拼经济、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在“比”中增动力、“学”中强本领、“赶”中争一流、“超”中求突破,将此次“创新之旅”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昆山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努力创造更多享誉全国的“率先领先”,全力打造更多走在前列的“示范标杆”。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