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记者观察,“剩菜盲盒”的商业布局模式已经打开,上海、北京、南京、成都、广州、长沙等多个城市,出现了专门经营“剩菜盲盒”的商家,有经营蔬菜的、有经营水果的、有经营牛奶的,其中,面包分区最为热门。
怎么购买“剩菜盲盒”?以南京本地小程序“惜食魔法袋”为例,商家会设置好每天的售货时间,之后,需要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可以盯好时间,上线购买,或者是提前预约。
梗分析:像拆礼物一样,去拆“剩菜盲盒”
在“剩菜盲盒”蔚然成风之际,经济日报也特意发文,评论“剩菜盲盒不能成监管盲区”,一方面,呼吁线上平台加大对入驻餐饮商户的审核力度,另一方面,提醒消费者按需购买,保持理性,切勿因为打折便宜而贪多。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后梦婷觉得,“剩菜盲盒”这种消费方式的出现,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商家能够通过平台出售临期食品,消费者可以低价买到商品。
在她看来,这是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在逐渐增高的表现,大家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了,生活态度愈加开明,“我们开始意识到,生活本就没有优劣高低,只要是适合个体消费需求、不影响他人即可。”
她认为,“剩菜盲盒”的流行,或许在于它向顾客提供了一种消费新鲜感、惊喜感,没有拆开包装前,顾客甚至都不知道盲盒里面有哪些食物,“像拆礼物一样。”
不过对于“剩菜盲盒”的未来前景,后梦婷持保守意见。她觉得饮食习惯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变化无常,未来会不会有变化,谁都说不定。
“消费行为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行为,受到情绪、偏好等感性因素的影响。有没有前景,我觉得不能下一个绝对的判断,即使是盲盒,也需要随着时间变换新的形式或花样,否则对消费的刺激估计也会递减吧。”后梦婷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