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呼声,列入日程
1990年左右,南大街有钟楼、唐闸一厂有钟楼,群众呼吁在幸福也建钟楼,方便大家生产生活。当时的幸福社区有着“八厂二店”,经济实力在本地比较雄厚,为了响应群众呼声,就建设了钟楼。1995年钟楼建成,迎着钟声孩子们上学放学,农民们去田间劳作,行人匆匆路过,在那个年代,它成为了幸福当地人心中凝心聚力的标识。一位1987年出生的社区干部在写幸福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儿时对陈家榨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那座位于镇区中心的钟楼。我对钟楼‘情有独钟’。它曾经伴着我从睡梦中醒来,见证着我在田间屋后玩耍的点滴,它是儿时那段最深刻的记忆。”钟楼见证着幸福的发展,但自身在逐步衰落。机械老旧无法修复运转,它成了“哑火”的地标。社区数次寻找专业的师傅对它进行维修,但每次都维持不久,直至再也无法启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钟楼原来的立面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去年走访行动中,很多群众反映要对钟声进行重启,钟楼亮化的呼声日益强烈,街道社区领导响应群众呼声,将钟楼项目列入日程。
倾听民意,完善方案
钟楼项目是全体幸福人民的事情,为了让方案更加完善更贴合群众需求,一是社区干部下街区下小区走访群众收集意见,二是召开专题协商议事会,邀请有威望、了解钟楼历史的老党员、老同志、居民代表参会,将街道社区初步方案与大家进行商讨。幸福社区老支书李家泉说:“我提两个建议:一是钟楼的漏水问题要一起解决,二是更换后的电子钟要注意使用的持久度。”“质量是关键,在招投标中质保金要好好考虑。之前我们就是响一段时间就不响了,不能长久使用,这不行。”乡贤名嘴胡志标支持老支书的看法。经过走访和专题议事会,完整收集了群众的建议,对方案进一步优化,让钟声真正敲至群众心间。
紧盯质量,多重宣传
招投标后,街道社区紧盯工期,牢牢把握质量关,让钟声再一次响彻幸福上空。白天钟声报时,晚上“发着光”的钟楼为“外来人”更好地指路,朋友圈、微信、抖音视频对“发声”的钟楼一致好评。在社区日常事务接待群众时,爷爷奶奶们提到钟楼就赞不绝口,“这事做得好,这是我们幸福人共同的期盼。”“我住怡居,钟声听的不是非常清晰,你们声音再调高点。”钟声重启后,街道社区结合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宣传,无人机拍摄视频、乡贤家人喜看家乡变化的重点线路、党员青少年学生观摩点等,让幸福钟楼成为幸福的代表“网红”。
下一步,街道将重点实施通刘路整体亮化工程,让钟楼的周边焕然一新,为动物园、奇妙农场的旅游线路添彩,让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通讯员 秦蕾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