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阅历和“阅”历是写作的金矿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本文作者:李晋瑞,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员

阅历和“阅”历是写作的金矿


我们都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所需要的灵感和动机都离不开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更离不开其通过阅读获得的宝贵的“阅”历。可以说,阅历和“阅”历是作者写作的素材金矿,是写作所需的宝贵财富。

阅历,英文译为experience,指过去所经历的事迹或历任的职务,也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的经历,及由经历得来的知识、经验和对人、对事的理解方式。人每天都在经历一些事情,每天都会对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的人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而在经历中融入了人生观的想法就叫“阅历”,经历得越多阅历就越丰富。

阅历一般和人的年龄与社会经历有关,是和“成熟”相关的一个词语。一般而言,成熟的人阅历会更多,对世界的理解也就更加的深入。同时阅历也和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关,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人,即使对相同的问题,他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而专业人士往往会凭借其专业优势具有外行人所不具有的阅历,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因此会更全面,更深入,更独到,更符合客观规律,比如一个人事主管,看人选人方面阅历就比较丰富,更容易识别人才。

很多作家都是从人生阅历中获取素材,从而让写作更鲜活、更逼真,也更有厚度,更有感染力。托尔斯泰曾经参军,经历过惊心动魄的年代;雨果也是如此,经历过普鲁士军队入侵法国、巴黎公社起义等,这些经历都对他们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氏兄弟其实有很大部分路遥自己的影子,正因为路遥经历过这些,他在写作的时候,经历过的血泪和汗水透过文字,传达给读者,就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

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往往是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构成的,不过每个人的直接经验都是有限的,哪怕是一个阅历非常丰富的人。阅历给人提供直接经验,而阅读给予人的便是间接经验,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占一个人全部知识和经验的主要部分,因此,我更愿意把阅历理解为一个人“阅读的经历”,即“阅”历。这种“阅”历能丰富一个人的心灵,激发一个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拓宽一个人的人生视野,使他更容易理解世界和人生,更富于同情心和同理心,更具有智慧和判断力。

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把他人的经历和智力成果内化为自己的智慧的过程;而写作是抒发,是表达,是把自己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经过糅合、加工、提炼,变成作品的过程。因此说,阅读是一种吸取智慧和净化灵魂的过程,“阅”历则是写作的重要源泉,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只有“孜孜不倦细钻研,方有汩汩活水来”,否则只好“长恨胸中墨水少,下笔时常才思枯”。

任何人都不可能经历过所有的事情,作家也一样。因此,他们为了弥补自己的写作“短板”,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读书“阅”历,通过“阅”历获取到自己无法经历的人生体验,同样会写出身临其境、栩栩如生的优秀作品来。只有一个作者的阅历或“阅”历越丰富,其作品的内涵才有可能越丰富,这就是“采得百花方成蜜,历尽磨难育蚌珠”的道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们在追求多读书增加“阅”历的同时,更要注重多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改造社会和自然的能力,把阅读的营养成分融合进自己的人生阅历,做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行者”,以此实现阅历与“阅”历的互补,做到知行合一。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