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乡村治理新典范!西棘荡村让村民住上漂亮的新房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6月14日,连云港晴空万里,烈日当空。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地处苏鲁交界地区,这里1953年之前还是属于山东的。1953年,区划调整后,西棘荡村划归江苏省连云港市。随着江苏最美乡村的深化治理,西棘荡村成为苏鲁交界处江苏的一个基层治理、村美人和的好地方。

薄云峰 摄

当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的媒体记者走在宽敞笔直的柏油路上,很难想象二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荆棘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象。“棘,就是荆棘丛生。荡,就是水网密布之地。这里是苏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亩。全村872户,2712人。2007年成立村级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113名。”村党委书记钟佰均快人快语,谈起家乡的发展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薄云峰 摄

村口的便民服务中心吸纳了民政、养老、就业、助农等关乎村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工作的基层单位。这个不把土地贫瘠、基础薄弱、交通不便等现状作为发展瓶颈的村,依托特色产业成功蝶变为治理乡村、振兴乡村的“苏北样板”。

薄云峰 摄

“从1998年开始,我们村便开始实施村干部集中坐班制度,为村民提供申请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业务的全程帮办,极大地解决了老百姓办事难的问题。”钟佰均说。

1997年,正在县城养殖场当副场长的钟佰均临危受命:“你年轻有头脑,又是党员,回村带着大家干吧!”当时县城养殖场效益好,待遇好,但钟佰均不顾家人反对,于1998年初毅然回村挑起了重担,他说:“我的根在农村,我要用一生报答我的乡亲。”

过去的西棘荡村,全村没有一间好房子,也没有水泥路。“要让村子富起来,就必须走适合自己的路。”钟佰均注意到,村里时不时有浙江企业前来收购废旧渔网,这到底是为何?

为解开这个谜底,他一路追踪至浙江余姚后兴奋地发现,废旧渔网可以用来发展尼龙颗粒加工产业。受这个启发,如今,西棘荡村靠着回收旧渔网加工制成尼龙颗粒,或继续深加工纺丝、注塑出各种尼龙制品,成了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全国的废旧渔网,被西棘荡村“吃掉”了约90%,村里有140多户颗粒加工户,人均收入2.2万元。

西棘荡村以村委会为投资主体建设的村集体企业——永泰塑业。“只有集体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先富带后富,才能够带领全体村民走上致富路。”钟佰均表示,永泰塑业吸纳了本村以及周边村庄460多名村民入企工作,平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让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同时,也解决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村子的致富路找到了,如何实现产业发展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钟佰均表示、“使用废旧渔网生产颗粒不会产生有害气体,但西棘荡村地处丘陵,生产生活用水全部来自地下水,清洗渔网产生轻微污染如果积少成多,迟早成为影响村民健康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钟佰均与村民们协商讨论,于2013年3月,在村内建设了连云港市首个村级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污水500吨。“西棘荡村的工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得失,要着眼长远为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钟佰均说。

22021年3月,西棘荡村快速推进农房改善,顺利拆除旧房476户,颗粒厂房153间。目前村民们已陆续住进了精装修的别墅和小洋房,宽敞的空间,实惠的价格,真正实现了让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住得好”。

通过农房改善,西棘荡村将腾出450亩的工业园用地,为将来发展留出了更大的空间。“我们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就是努力将村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做强,让村民们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钟佰均表示。

记者在村里新建的住宅房看到,135平方米的实用面积,2个卫生间,3个房间,一个客厅,居住环境顶呱呱。目前已有当地村民入住。“环境好,腾出地,密邻里,居住条件好。”这就是创业富民、共享发展的西棘荡村!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