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现场
陶渊明诗句扇面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各种风格不同、内容各异、色彩多元的扇面鳞次栉比,与众多视觉优雅、设计感强的文人香相得益彰。其中,用绿色绸布精心制作的粽形香囊,连接“平安”红牌,小巧玲珑,香气四溢,令人爱不释手。近200幅扇面的展陈,包括山水、花鸟、人物,辅之以幽兰、绿荷,扇、书、画、香,营造出夏日的热情、丰盈与生机。现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扬州国艺书画院副院长顾巧年成了大忙人,为到场的市民书写扇面,或祝福金榜题名,或祈福健康长寿,或寄情宁静致远,有求必应,手书不倦。
业内人士介绍,菡萏即荷花,象征纯洁的爱,兼有热情大方、坚定执着、忠贞不渝的寓意。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倍受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喜爱。扇面书画,融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扇”与“善”同音,自古以来就给人友善美好之意。而扬州文人香制作和使用,具有悠久历史,亦为扬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绿荷点缀
风雅扇面
扬州国艺书画院院长张羽告诉记者,这三年来,每年都会在夏至前一天,举办一场扇面书画展。夏至的白天最长,寓意着艺术的绵延长远。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心创作,充满了艺术的灵性。市民可以前往欣赏,在扇子的轻摇慢舞中,感受夏日魅力。
艺术家手书扇面
绿粽香囊
扬州文人香非遗传承人王其标说,据历史记载,天下香料,扬州有盛名。五代宋扬州人徐铉的《伴月香》和宋代扬州高邮人张邦基的《鼻观》等香方,彰显了扬州香品制作有文人参与甚至主导的特点。延至明清,“扬州崔家”“戴春林”“张元书”“谢馥春”“吴正泰”等老香铺辈出,文人香制作风靡一时,亦风雅一时。其中,张元书所制的“状元香”,为康乾时期文人香的代表作,“过去,文人香主要用于文人雅士集会使用,如今早已具备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条件。大家读书抚琴的时候,点上一炷文人香,格外风雅,也能使自己静下心来,沉浸其中。又比如,佩香囊就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将精致小巧的香囊佩戴在小孩的衣襟前,有避邪驱瘟之意,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的祈福。”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