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本硕博,很帅,很幸福!
“数学就是在探究自然的终极规律,规律是很简单的,数学把所有问题通过一条定理或一个思想去解决,我觉得太帅了!西浦是一个很幸福的地方,在于你可以通过老师的经历和知识储备,去模拟你在某个方向会不会喜欢、会不会成功,去了解自己想象的未来……”
王开从小爱数学。2017年,他以高考第一志愿从山东省考入西交利物浦大学,就读于应用数学专业,后来“2+2”去了英国。2021年疫情期间,西浦慧湖药学院首届硕士招生,他回国读了自己感兴趣的应用统计学(生物统计学方向),并荣获首期艾博杰出研究生奖学金。在探索不同科研方向的过程中,他发现“本质上我还是一个学数学的人”。如今,他即将跟着药学院副教授凌成秀老师读博。
“大二经历过的那些老师,他们知道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你探究问题和深度思考的能力。这是一种思维模式上的差别,他们站的高度不一样了,一下子让我眼界开阔。”
西浦老师林琦焜博士经常讲一句话:“如果你在学数学的时候,没有一刻感觉到‘wow, beautiful, amazing’(哇,太美了,太神奇了),那你就白学了。”“恰巧,我有很多这种感觉。”王开说。“这也是我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享受西浦这种环境的原因。那种思想碰撞的感觉,爽!”
王开“2+2”的最后一年在网课中度过。因为疫情的关系,生物统计类专业在全球腾空而出,也进入他申研时的视野。他决定回西浦慧湖药学院读研。“本科是‘面’上的探索,选研究生的时候我就决定,我一定要找到一个真正喜欢的细分方向。”9月一开学,他主动找药学院的所有老师都聊了一遍。
第二学期一开始,他找老师争取做科研助理的机会,跟着不同方向的老师做科研,“每次一体验就是学一套新的东西”。质变发生在他跟着李腾龙博士做的项目上。
李腾龙博士是做因果推断的,集中于方法论这个方向。“我一下子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方法论介于纯理论和纯应用之间,我可以面对真实的数据,构造一些创新的方法,给应用学家们带来一些启示。我想做修桥那样的人:理论和应用之间的桥梁。”
不久后,凌成秀博士的一个全奖博士项目开始招生,王开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凌老师是他硕士毕业课题的主导师。“做硕士课题时,我对自己的要求,包括凌老师对我的要求,都是按照博士的方式来的。他在半年内恶补了两三本数学书和几十篇论文,完成了一项用一种新方法来分析西班牙空气污染的研究课题。
毕业季到来,当同龄人忙着找工作,王开获得了西浦的博士录取,新旅程即将开始。“相比于把精力花费在很多事情上,我喜欢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钻得深一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同一件事上,是很幸福的。”
通往牛津大学的自习教室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沿着数学楼二楼的走廊一路向前,有两间相邻的教室,教室没课的时段里,应用数学专业的张雁婷常在这里自习,一坐就是四年。
做暑期本科生研究项目时,她和老师同学们在教室里开会、讨论,在黑板上演算;带科研项目的老师要找雁婷时,会和她开玩笑说“去你的大本营”“你的办公室”;连数学楼的保安大叔都已熟悉这个女生,她总要待到十点“清楼”才回寝室……大四申研季,张雁婷共收到牛津、纽大、宾大、杜克等9个来自全球顶尖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
入学时,雁婷分在EAP(学术英语)课的常规班,第二学期进了加强班,大二进入高阶班。她的一篇英语小论文甚至获得了罕见的满分,在同学中传阅。“西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努力会有回报。当时我印象特别深刻,我的EAP老师对我说:你的努力对得起这个分数。”
每个西浦学生在大一阶段都面临一项自我探索的重要课题:选专业。以电子信息大类考入西浦的雁婷,当时在微积分、线性代数课中找到了“很享受”的感觉。追随内心兴趣,她选择了应用数学。大二时,同一门数学分析课,她跑去不同的教室,听蔡力博士和Aistis Atminas博士讲课。“老师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讲课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让我学到更多。”
大二寒假,雁婷留校准备数学建模竞赛,Aistis Atminas博士看到她一个人在教学楼自习,在她旁边坐下,一坐就是3个小时,向她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图论。“我们数学系真的有非常多热爱数学的老师,穷其一生去做数学。”雁婷说。从参加Aistis为感兴趣的同学们自发办的一系列图论workshop,到加入Aistis带领的暑期本科生研究项目,第一个月高强度学完华威大学的一门研究生课程,第二个月研究解决图论难题——雁婷跨进了科研世界的大门。
图论作为离散数学的一部分,在计算机领域如何发挥作用?求知心切的她,在学校推介的众多海外交流项目中,申请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暑课“算法与复杂度”。
正值疫情,她在上海家里上网课,与UCLA的在校师生相隔十多小时的时差。“有时凌晨1点开始上课,有时凌晨5点,生物钟跟着加州走。”遇到老师上课讲到陌生的内容,她就先记录下来,课后自己找书、找资料自学。“当时我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九周的课程,每礼拜要交一个作业,所以要跟紧这门课的脚步。”最后,她拿到了A的好成绩,还获得了UCLA教授的课程推荐信。
除了图论领域的钻研,雁婷不断探索新领域。她把西浦校外导师的资料“翻全了”,与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背景的杨晓春导师进行了互选,并参加了杨老师关于工业人工智能的暑期实践项目,数据科学向她展现了“崭新而庞大的另一个世界”;毕业论文阶段,她在饶志平博士的指导下完成了关于最优控制理论的课题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说我的目标是一成不变的,我会在不同的状态下去思考: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这也是大学四年我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一直问,让自己保持在一个‘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状态,这样逐渐就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申研季,张雁婷在数学和数据科学两个方向的申请都开了花。牛津大学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专业是她心中的“白月光”,她将在组合数学、图论及理论计算机领域继续深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