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民是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柳泉村的村民,也是当地柳泉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工。距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铁道,附近村子里的人,以前出行都是从道口穿过,火车开始提速的那年,道口被防护网拦上了。在铁道下方,新修了一条20多米长的涵洞。
然而,这条涵洞里没有照明。虽然涵洞地处偏僻,却是附近很多村民的一条交通要道,白天的时候,涵洞内都看不清楚人,到了晚上,漆黑一片的涵洞更让人觉得害怕。
听说又有村民摸黑走涵洞被摔伤,权民有点坐不住了,他想着能为大家做点什么。想来想去,他决定在涵洞里装两盏灯,给过路人照个亮,解决这个“老大难”。
2005年的2月份,老权自费买来了灯泡、电线、电线杆等物料,并找来朋友一起动手,把电线杆栽在涵洞口的不远处,接线装灯,为路人“送光”照路。
灯装好了,谁来缴电费?这个问题权民在装灯之前就想好了,以他自家的名义申请电表。他估算过,两盏灯泡,一晚上的电费要一块多钱。
从装灯买线、缴纳电费到维护更换,两年下来就花了他2000多元。那时候,权民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钱。为此,权民和妻子闹过别扭,但他认为“这事值得”。
自从涵洞里装上了灯,这灯也就成了权民的牵挂。晚上开灯,早上关灯,灯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换。起初,大家看到有灯走路方便了,却不知道谁给涵洞装的灯。
村民朱启高说,有一段时间,他很晚才回家,每次经过涵洞,远远看到这灯光,感到心里特别温暖,但他一直不知道灯谁给装的灯。后来有人看到权民去涵洞换灯,大家才知道是他做的好事。
村里知道了权民的善举后,就不再让他掏腰包缴电费了,涵洞里照明费用由村里承担。但权民依然在默默地守护着涵洞里的灯,风雨不误。
那个年代,灯泡质量没现在好,除了自然损坏、下雨渗水、机动车碰坏,还有顽童经常用用弹弓破坏等各种原因,损坏的比较频繁。
当然,还有权民主动更换的,从老式的灯泡、圆灯,到节能灯、LED灯,这么多年来,涵洞里前前后后换过的灯已有近百盏,他因此也被乡亲们亲切唤作“掌灯大叔”。
温暖的灯光,就这样照亮着涵洞里的回家路。18年的后今天,涵洞的墙壁早已斑驳不堪,但涵洞里温暖的画面却从未褪色,依然亮丽如初。
“每当看到涵洞里亮起灯,我就感到无比的满足。”权民说,自己一直会坚持下去,“只要我还活着,涵洞里的灯就会一直亮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志亚 通讯员 李伟豪 文图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