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熬的时刻,是手术完成后麻醉渐渐褪去,潮水般的疼痛涌来,郑梓祺整夜无法入睡,丧失了自主阅读的力气,妈妈就在床边念《史铁生散文集》给她听。“可以说,那段最艰难的时间,几乎是靠这本书来度过的。”在最恰当的时机遇见史铁生、走近史铁生,郑梓祺感到幸运。她在作文中深情真挚地抒写:“印象很深的一次,我是在病榻上翻看这本书的。时值暑假,我的两侧膝盖在医院挨了两刀。人被困在床上和轮椅上走不得路。心思却如飞鸟一般掠过书山。那时我开始模糊地领略到了史铁生的坚强。他瘫痪了,但是他的人格仍顽强地立着。他不断地对世界进行思考,对自身和他人进行思考……与史铁生的精神一起陪伴我度过了那些疼痛又枯燥的日子。”
史铁生在文中详细地写了医护们的耐心和友善,说“大夫护士们尤为喜爱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巧的是,郑梓祺也在病床上遇到了同样可爱的护士:“当时的护士阿姨看到我在看书,就默默地帮我拉开窗帘,打开了灯。后来给我输液的时候,还跟我聊起书里的内容,我们聊得非常开心。”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郑梓祺恢复得还不错,虽然还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自如地奔跑跳跃,但她能够在书海中快乐地遨游。
将书籍比喻成“古董铺”
小作者在其中“挖呀挖”
“朱自清说过:逛南京就像是逛古董铺子。而我,虽说是在这古董铺子中土生土长,却还是因一本书才真正地认识了这座城市——《最忆是金陵》。我跟随着这些作家的脚步走进了探索这座城市的旅途之中……”南京市钟英中学初一学生江思语,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京娃。南京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以浓厚的文化底蕴浸润着江思语的成长之路:“春天,来到牛首山,驱车来到山脚之下,远远眺望,便看到了高高伫立在山顶的宏觉寺塔,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塔身因为长时间无人看管,已布上了绿色的青苔,塔顶已长上了大小不一,形形色色的绿叶,给宝塔戴上一顶绒帽,风一吹,便摇曳起来,显得青涩可爱,质朴中又添上几丝活力。牛首山之旅,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南京古城。跟随着文中作者的步伐,我寻觅了栖霞山的枫叶之美,玄武湖畔清新淡雅之情思,灵谷寺内对壮士的敬意和细致,洁白透明光润的沟水……随着我一年又一年的成长,我重游这些或多或少都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每一次的游历都伴随着收获和发现。而我也在这本书中挖掘“古董”而成长。”
清新的语句,抒写最独特的书香文化之旅。透过江思语的文字,我们不仅看到了她在书籍这座“古董铺”中不断“挖呀挖”的身影,也看到了伴随着她的成长,南京这座博爱之都焕发出青春活力。
“其实很惭愧,虽然我是语文老师,但更多的精力都留给了我的学生们。”谈起对江思语的文学素养培养,顾女士显得有些许遗憾:“反而是她的语文老师朱媛教了她更多。”
顾女士对女儿的文学教育,是从“敞开书柜”开始的。江思语还在读小学时,就会去妈妈的书架上挑选感兴趣的读物,除了读书,她还喜欢看报。“她最喜欢看扬子晚报的文化专副刊版,不仅会看,而且会跟我分享她看到的内容。”顾女士表示,女儿会借一些别人的文学作品向她“吐露”自己的心声:“比如看到一篇写亲子关系的,里面的妈妈是怎么处理跟女儿之间的矛盾的,她就说写得好,非要让我也看看,我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
7月31日截稿,快来参与!
据悉,江苏省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自2018年推出,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江苏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学生主题征文赛事。今年征文大赛主题为“书香伴我成长”,以“好书”和“成长”的关系为视角,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用征文形式生动表达书籍对个人成长的启示、影响,你可以分享读书经历,也可以记录阅读感悟,大赛截稿时间为7月31日。大赛过程中,主办方还将邀请大赛推荐官进行点评分享,为学生们开阔阅读视野,创新写作思路。少年志融媒平台是本次大赛的活动平台,欢迎关注获取更多大赛资讯。
参赛攻略>>>
投稿要求:
1.参赛作品要紧扣本次征文主题,立意较高,内容充实,富有想象,有真情实感。选手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2.每名参赛者提交 1 篇征文作品,体裁不限,题目自拟。小学生组作品字数在 500 字左右,初中生组、高中生组作品字数在 800 字左右。
3.已公开发表或在省级及以上获奖的作品不再申报。作品须是学生原创,一经发现抄袭、剽窃,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投稿通道:
本次大赛设置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三个组别,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征稿,同时欢迎兄弟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踊跃参与。
个人投稿可通过手机搜索下载“少年志”APP,点击首页“活动赛事”选择“书香伴我成长”江苏省青少年征文大赛栏目,进入页面在线投稿,或关注“少年志融媒”微信公众号(yangzidxw),点击下方菜单栏“征文大赛”—“书香伴我成长”进入投稿页面,根据提示线上投稿。学校组织集体投稿可将作品打包发送至大赛邮箱:xiaoxueshuxiang@163.com(小学组),chuzhongshuxiang@163.com(初中组),gaozhongshuxiang@163.com(高中组)。
大赛不向参赛作者收取任何费用,组委会有权将获奖作品用于制作推广、编辑出版、新闻宣传等,不支付作者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贺东婷
受访者供图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