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京江宁区发布《关于推进江宁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近日,南京市江宁区发布《关于推进江宁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明确将紧扣“一年大融合、两年新赛道、三年高质量”,做好五大类十八项具体任务,聚力推动文旅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品质明显提升,推动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指出,目标到2025年,建成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1个,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培育省级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1-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1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以上,力争年旅游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00亿元。

根据《实施意见》,江宁区将集中力量做强东部汤山-江苏园博园和西部牛首山-金陵小城两大核心组团,深入挖掘长江、秦淮河和青龙山、云台山“两水两山”四条廊道资源潜力,以山脉、水脉、文脉、交通动脉等为经络,推动景区景点串点成线,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建立文旅招商“赛马”机制,吸引更多文化创意、都市农业、休闲康养、竞技运动领域头部品牌、企业、主体入驻。同时,推动重磅文旅项目落地,加快牛首山东麓酒店、乡村聚落体系等建设。实施文化产业竞争力三年提升行动,办好南京(国际)动漫创投大会、“城市之星”国剧颁礼等活动。此外,加强与长三角、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等区域的联动,每年举办海外线上线下宣传推介活动不少于5场次;合理利用19.08公里的滨江风光带,推出“云游新济”线上体验项目,盘活郑和墓等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长江入苏“最美第一站”。

江宁区将以百家湖商圈、1912街区等为重点,打造地标商圈新场景、城市“微旅游”目的地,积极引进国际品牌首店、潮流旗舰店、高端定制店、跨界融合店等,每年引进新潮店家不少于30家。以“50村100宿”为核心,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和美乡村50个左右,培育100家以上特色民宿。支持有条件的村自主举办“村晚、村运”、创作“村歌、村舞”等。

江宁区还将计划培育一批鲜活灵动的本土文创IP,每年组织文化和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组织评选出“江宁伴手礼50佳”。打造“江宁百味、四季养胃”系列,组织开展“100家特色餐饮、100个街巷小店、100道风味小食、100位厨娘厨师”评比。每年举办10场以上特色美食节会活动。发展“月光经济”,培育一批夜市、夜食、夜秀、夜节等业态,到2025年争取建成2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探索“艺术商圈”建设,鼓励商业空间配置阅读、演艺、音乐等空间,植入微演艺、微展览等街头文化活动。发展“江宁文博”数字新艺术。贴合Z世代群体的消费偏好,积极引进一批电竞赛事活动,建设高新区国际赛事电竞场馆。

江宁区将提炼具有江宁特色的文化旅游宣传语和形象标识,打造独具一格文旅IP,举办江宁文旅对话京津冀、大湾区等系列专场推介活动。用好现有体育场馆、会议中心等资源,有序办好一批文体旅大型会展、赛事等重要活动。同时,推进旅游大交通建设,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格局。加大旅游旺季资源调配,有序推进校园、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平台等内部的停车场、体育设施等资源,在旅游旺季期间开放共享。建立全区统一的国际化、现代化旅游导览系统,完善游客投诉快速反应机制,设立旅游诚信榜单,严厉打击欺客行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