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闷热又潮湿的“三伏天” 欢迎到“天然空调房”来避暑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入伏以来,南京市国动办陆续开放了两批、共13个人防工程纳凉点,其中不少都是早期的“防空洞”,扬子晚报记者在八字山人防工程、菠萝山人防工程纳凉点探访时发现,这些“天然的空调房”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安营扎寨”。

【探访地】菠萝山人防工程

“全副武装”有备而来

菠萝山人防工程纳凉点

上午10:00多,位于菠萝山人防工程的纳凉点刚刚开放不久,杨老太太便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走了进来。“你已经到了啊。”杨老太太把布袋子随手一放,跟同在这里纳凉的几位老熟人热络地打了招呼,一边还套上了长裤和长袖上衣,“我在家都光脚丫,到了这里特意把袜子都穿上了。”杨老太太告诉记者,纳凉点虽然凉快,但不能贪凉,尤其里面湿气比较重,如果长时间逗留,一定要穿上长袖长裤护一护关节,“我过一段时间还会到外面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菠萝山人防工程纳凉点

“每年我都会到纳凉点避暑,准备充足着呢。”杨老太太一边说还一边拍了拍布袋子,“午饭也准备好了,这边还有微波炉,特别方便。”杨老太太告诉记者,她住在中山门附近,乘坐公交到菠萝山人防工程纳凉点单程大概40分钟,“有直达公交车,挺方便的。”

在纳凉点逗留大半天,会不会觉得无聊?“当然不会。”杨老太太指着电视笑着说,“看看电视、翻翻报纸,再玩玩手机,时间过得很快的。”

【探访地】八字山人防工程

除湿机风机确保纳凉舒适度

八字山人防工程纳凉点

“这里面改造得真不错。”记者在八字山人防工程纳凉点探访时,碰到了正巧路过的程先生,“我们当年也挖过‘防空洞’的,早些年还有人在‘防空洞’里种平菇、种天麻。”在程先生的印象里,早期的“防空洞”里面都特别潮湿,“湿漉漉的,就像下小雨一样。”“现在我们纳凉点都配了除湿机。”八字山人防工程纳凉点现场负责人江秀清介绍说,这个纳凉点大概有210平方米,配备了8台除湿机,“如果不用除湿机的话,里面的湿度能达到80%-90%,人在里面会觉得身上黏糊糊的很不舒服,使用后湿度能降至60%左右。我们还有风机换气,确保人多的时候纳凉点内的空气也不会污浊。”

八字山人防工程纳凉点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获悉,今年开放的人防纳凉点均实现了“五通六有”,即:通水、通电、通手机信号、通网络电视、通WIFI,有茶水、有桌椅、有书报、有展板、有温馨提示、有纳凉须知。而八字山人防工程纳凉点内还特别展示了新中国人民防空建设历程,以及国防人防知识小报优秀作品选,“大热天到这里真不错。”正在歇脚的昝老太太告诉记者,自己是到小桃园来散步才发现了这么个好地方,“回去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门口邻居,下次就和老伴一起乘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八字山人防工程纳凉点

链接:

2023年南京人防工程纳凉点

1、北极岩人防工程(玄武区鸡鸣寺旁)

2、北极西村人防工程(玄武区北极西村31号104室)

3、雨花山人防工程1号口(雨花台区雨花烈士陵园北门旁)

4、上怡二村人防工程(雨花台区梅山上怡二村小区)

5、狮子山人防工程(鼓楼区建宁路202号狮子山人防工程4号口)

6、太子山公园人防工程(江北新区大厂街道园东路338号)

7、菠萝山人防工程(鼓楼区广州路229号)。

8、长江路人防教育体验馆(长江路、中山路交叉口东侧地下人防过街通道内)

9、秦淮区胡家花园人防工程(秦淮区老门西鸣羊街)

10、雨花山人防工程2号口(雨花台区雨花烈士陵园北门旁)

11、江宁区商城地下通道人防工程(金箔路与上元大街交叉口)

12、栖霞区铅锌银矿人防工程(栖霞街89号)

13、八字山人防工程城五口(鼓楼区小桃园公园内)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