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一张网”兜住百姓安全感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一抹荧光绿,一缕“网格蓝”,在金村庙会上,人群中的两抹色彩格外显眼。回首一年来的历程,这份来自网格员的安全感已经陪伴群众365个日日夜夜。“网底工程”这个已经成为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守护群众平安的响亮品牌。

2022年,高新区(塘桥镇)根据纯镇区、纯农村、纯社区、城乡接合部4个标准模型,综合考虑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管理幅度、服务功能等因素,将区镇细划成147个网格,正式启动“网底工程”。按照“一格一员”的标准配备网格员,高新区(塘桥镇)组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的网格团队,不断巩固充实网格力量。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也自发加入网格工作,成为网格志愿者,参与自管自治。

一年来,网格员和志愿者充分发挥“地熟人熟事熟”优势,依托微网格深入开展反诈宣传、法律宣讲、文艺演出等各类服务,用心解决居民身边的烦心事,特别是对孤寡老人、贫困户等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精准结对帮扶,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把材料对准摄像头,我这边看一下。”通过远程服务,帮助企业办理事项在区镇的网格点已经是常规操作。在“网底工程”下,民生工作开展得紧锣密鼓,服务辖区企业、项目也毫不松懈。

高新区(塘桥镇)把企业服务纳入“网底工程”,围绕“五心惠企”党建项目深入开展“网格入企,企业入格”,搭建企业分级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一年来,依托“网底工程”,党员志愿者通过实地走访、远程服务、协调推进会等形式,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加快高企培育步伐方面,“网底工程”也发挥了“精准服务”的力量,摸排企业77家,完成科小备案137家、同比增长251%。目前,信义、泰源、正创、中航超能、黄金湾产业园等一批三级重大项目已全部如期开工建设。

网格的力量远不止于此,当网格与党建、民警融合,迸发出利民惠民的多样色彩。近日,刘村村网格员陈利祥化身理论速递员和宣讲员给行动不便的党员群众派送精神食粮礼包,宣讲理论知识,把知识送上门。大家一同看视频、读原著、听讲解。党建入网,把党的建设融入“网底工程”各个环节,着力实现党建、网格“一网通”,这是高新区(塘桥镇)“网底工程”又一吸睛之处。同时,区镇还加强网格党建“微阵地”建设,整合村社区网格工作站、“平安前哨”等资源,打造一批网格红色服务站、微网格联络点,把服务站建在居民群众家门口,建在基层治理最前沿。

此外,“警网融合”支起守卫群众的保护障,真正给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安全感。社区民警入网担任副网格长,进入村委班子,通过指导督促网格员做好双网业务相交叉的信息采集、人口管理、风险防控、治安管控、隐患整治等工作,促使派出所业务延伸至网格、网格支撑触角延伸至公安,整体联动、信息共享,有效实现双网的优势互补。

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社会治理也非一人之力可为,需要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为此,高新区(塘桥镇)还创新性地成立了网格学院,紧盯网格化治理理论前沿,紧贴基层需要,聚焦难点问题,对社区工作者、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员、楼道长等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多层次培训,着力打造网格员梯队、增强网格员素质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推进‘网底工程’,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着力打造特色网格化社会治理品牌。”区镇集成指挥中心分管负责人袁辉表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