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1年拍摄到的“犇犇”。云南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首次记录到印度野牛幼崽,管护局工作人员特别高兴,为其取名“犇犇”,希望它健康成长,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犇犇”也被管护局列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详细记录它的成长变化。两年时间里,20台红外相机拍摄到“犇犇”50余次。“犇犇”4个月黄色毛发开始变灰,6个月时四肢开始长白毛,到9个月时毛色已和成年的一样。而五年时间里,共有50台红外相机上千次拍摄到印度野牛。
图为2023年拍摄到的“犇犇”。云南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据悉,为保护好印度野牛,管护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收回近100亩荒地开展印度野牛栖息地保护修复,现已成为印度野牛长期固定活动的乐园;建设1000余亩食物源基地,种植棕叶芦、杨翠木、玉米等印度野牛喜欢吃的食物;修建人工硝塘,满足它们取食硝盐的需求。
编辑 : 盛慧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