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成立,成为全国首批建立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作为全苏州最具特色的文旅板块,太湖度假区拥有极为丰富的景区景点、历史古迹等文化旅游资源,是“环太湖1号公路”的最美路段。近年来,太湖度假区深入推进环太湖旅游资源一体化改革工作,打造集聚了“坎上村”“太湖蓝”“樱花谷”“岱心湾”“明月湾古码头”等一批太湖人气网红打卡地,正以丰富创新的旅游产业和产品不断做靓国字号金字招牌。今年上半年,太湖度假区旅游接待78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8亿元,均超2019年同期。
大会现场,环太湖黄金8公里文旅项目正式发布,明确对环太湖公路自太湖湖滨湿地公园至渔洋山景区沿线8公里黄金湖岸线的各公共区域及景点,秉持“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聚点成面”的提升理念,以“太湖客厅、活力秀带”为整体定位,打造“环太湖1号公路”精品段、示范段、样板段,建立太湖度假区集散中心门户形象。随后发布City walk手绘地图,以今年夏天最受欢迎的旅游方式发出邀请,用双脚来丈量太湖之美。
两年前,《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正式发布,首次以立法形式保护太湖岛屿的生态,率先在省内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在《条例》实施两周年之际,本次大会专题发布太湖生态岛文旅载体及政策解读,盘活存量载体,以空间换增量、换新业态,共建、共促太湖生态岛绿色发展。现场发布各类载体空间30处,其中金庭镇12处、光福镇8处、东山镇6处、香山街道4处,载体建设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拟招商方向涵盖民宿、旅游商业、餐饮、旅游主题酒店、文创、研学基地等。
做美文旅“面子”,也要做强文旅“里子”。太湖度假区拥有度假旅游、农业旅游、工艺旅游等文旅产业集群和体育旅游、会奖旅游、研学旅游等特色文旅业态。加快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全面发挥文旅重点项目的带动效应、品牌效应、引领效应,进一步推动太湖度假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发展大会上,共有13个文旅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11亿元,14个环太湖文旅市场整合营销项目签约,金铎岭、雨花胜境、湖滨湿地、Xterra、蓝园等6个度假区重点文旅项目举行集中开工开业仪式,为推动文旅产业升级积蓄后劲、增添动能。
会上还举行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授牌仪式。2022年年底,太湖度假区入选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是目前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也是苏南地区唯一获评示范区的功能区。
聚焦“载体高效化利用,助推高质量发展”目标,借力专业团队进一步探索市场化的创新合作模式,越来越多的“太湖合伙人”加入,加速将度假区这支“潜力股”变身为“绩优股”。现场,“太湖度假区文旅创新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受聘、文旅伙伴计划“太湖合伙人”授牌以及环太湖四个旅游度假区合作协议签约等仪式一一开展,苏州市环太湖四个旅游度假区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和文旅伙伴企业代表等相聚一堂,协同推进太湖度假区文化旅游发展建设,深度谋划太湖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推动区域共建、合作共赢,共同打响“苏州太湖”旅游品牌。
“这些合作成果将进一步助推太湖度假区旅游发展大会成为旅游领域产业合作和招商引资的平台、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平台,进一步助推太湖度假区文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文体旅游发展局局长戴小林介绍,度假区还推出了10条配套扶持政策,在旅游项目开发上最高扶持金额可达1亿元,在民宿投资上单个项目最高可扶持200万元,以真金白银为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保驾护航。
吴中区委常委、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孙健表示,太湖度假区将紧紧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深入实施文旅+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精心绣好太湖特色“双面绣”,奋力打造绿色生态创新实践示范区。“热忱欢迎新老朋友走进太湖、牵手太湖,让我们共享‘苏’适江南,畅游‘吴’限风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