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同期建了这座桥。它是古时从通济门进入南京城的咽喉要道。因临近通济门,又被称为“通济桥”。
九龙桥是一座五孔石拱桥。五孔分别坐落在四只棱形分水桥墩上,桥面宽13米,全长68米。桥身疤痕斑驳,虽历经劫难,仍傲然屹立。
这座桥为什么被称为九龙桥呢?
相传朱元璋为“镇”住大明江山的“风水”,特地以“九”为尊,赐名“九龙桥”,祈盼寄托龙的神奇力量,永保江山世代相传。更可靠的说法是,桥身两侧装着九个排水的螭首。
九龙桥下,千年淮水逶迤东来,在桥旁形成一个大湾。东晋时期,汝南王择此而居,故称汝南湾。南朝期间,张融、陆慧晓等名流贤达在附近建造宅院。而作为进出南京的咽喉要道,康熙帝巡幸江宁,也是从这座桥上进入南京城的。
清代光绪十年,也就是1884年,九龙桥已残破不堪,不得不加以重修。抗战期间,九龙桥中间大拱被炸毁,后来一直用木板架搭以为交通,直至1966年才重新修好。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桥,便是整修后的模样:桥面还增铺了4000吨大青石,增镶80个莲花彩云雕石栏杆,大桥两端还安了4个雕花石鼓,增加了不少恢宏的气势。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臧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