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发现完全白化的大蹄蝠
据专家介绍,白化现象可细分为白化、白变(leucism)和斑驳白化(piebaldism)等3种类型,都属于颜色失调症(chromatic disorder),发生原因多为遗传所致。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白化黑色素缺失最为彻底,表现为全身毛发和皮肤白化症状,伴随出现眼睛发红症状;白变相较于前者的主要差异是眼睛正常着色;斑驳白化则主要表现为部分区域发生毛发和皮肤的发白现象,眼睛着色正常。
目前,国内文献报道主要以斑驳白化蝙蝠为主,仅有一例皮毛白化、眼球黑色的白变小黄蝠报道。此次发现的白化成年雄性大蹄蝠,皮肤和毛发白化的同时,眼球呈现红色,为完全丧失黑色度的白化个体。这一发现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完全白化蝙蝠,对于国内的翼手目动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翼手目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数据。“未来,我们可能会继续监测,对它进行抽血以及其他采样工作,从基因层面去分析它发生白化的原因。”周佳俊说。
此外,周佳俊表示,大多数人对蝙蝠都有误解,认为蝙蝠是害虫,其实事情并非如此。像大蹄蝠就主要以体型较大的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为主食,食物大多为农林害虫,对维持生态平衡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今年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新增的八种蝙蝠其中之一。
记者 黄玉环 邹宸
编辑 : 盛慧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