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繁星 | 铁韵生花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刘吴瑛

“铁韵生花”展览现场 图源延边博物馆官方网站

在延边博物馆新开设的“铁韵生花”展厅,进门即看到一串干明太鱼,许多人凑上前,“看着想吃。”“这真是铁做的吗?”

这幅作品的名称是“年年有余”,是隋氏铁艺的第四代传人隋进才老先生的作品,以铁质材料打磨塑造成型,运用丙烯色彩加工而成,质感强烈,造型生动,独具匠心。

明太鱼是小城人的心头爱,朝鲜族能将明太鱼做成36道菜。当然,最家常的吃法还是手撕干明太鱼,它是下酒菜的不二选择,三五好友小聚,随着一杯杯啤酒一口口小菜下肚,许多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记得二十多年前,和培训班的几位学员一起出差,坐的是绿皮火车,哐当一下午,到晚上饭点了,一位大叔笑呵呵地从包里掏出两条干明太鱼,撕开了分给大家,他很自豪,“我自己晒的。”味道果然不一般,鲜美中夹杂着大海和阳光的味道,越嚼越香,大家的话匣子也打开了,旅途不寂寞,火车的哐当声也变得美妙起来。

隋老先生的一串干明太鱼,让我想起许多往事,也憧憬着有个小院,屋檐下晾晒着一长串干明太鱼,朋友来了直接当下酒菜……就这么边看边想,转过一面墙,一串红艳艳的辣椒映入眼帘,这太抢镜了,它在哪儿都是主角,让人眼前一亮,这小院里也要挂两串红辣椒,炒菜时直接拿两个炸锅,香辣入味,飘香四溢。这幅作品的名称是“火辣辣的日子”,用的是东北工业时期的材料——鱼鳞铁(这种材料过去用于做盆、水桶、烟筒、包门等),通过自创的立体冷锻造,利用捶打、挤、压等手法,巧妙运用金属的质感,结合绘画艺术,做成火红的辣椒,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这么一路看过来,还有松茸、辣白菜、披萨……我惊讶,隋老先生是想做大餐吧,他用冰冷、尖锐的铁皮,表达出对生活最热烈的爱。

在一次采访中,隋进才老先生谈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的祖父和父亲都经营铁匠铺,父亲一直想把祖辈传下来的打铁技艺传给他,可他小时对打铁技艺不感兴趣,他真正爱好的是美术。虽然他的想法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但父亲依然非常支持他学美术,给他买画夹,鼓励他去吉林艺术学院学习。父亲临终前对他说:“心疼那套工具,不想让祖传的手艺丢了。”当时的他也迷茫,现在的生活已经不再需要铁匠,怎么传承?2006年,他开始在自己最擅长的美术领域为这份技艺寻找出路。冰冷锐利的铁皮随着压、绘、裁、捶、定、漆、伸、拉、卷等工序,变成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他以执着的匠人精神,传承下来这份宝贵技艺。2011年,隋氏铁制品制作工艺被评选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隋进才老先生把对亲人、家乡和生活的无限爱意,融入铁艺作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由心而发,由心而爱,回归质朴,享受本真,把铁皮从技艺变成了艺术,开出了更加绚丽的花朵。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编辑 : 王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