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苏州微故事|苏州市吴中区渡口村党总支书记李浩宇:俯首不问耕耘苦,躬身为民践初心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乡村振兴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基层干部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具备担当精神,制定乡村发展长远大计,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实现振兴发展的美好梦想!”近日,扬子晚报联合中共苏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打造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苏州微故事”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渡口村,与姑苏乡土人才、渡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浩宇进行面对面访谈,聆听基层干部的奋斗故事,探寻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关关难过关关过,16年扎根基层做“新东山人”

东山镇位于太湖东南岸,三面临水,是著名的花果山、渔米乡,享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中国太湖蟹之乡”的美誉。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出身的李浩宇,在17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考进了吴中区东山镇农林服务中心,担任农村技术员一职,他与东山的“缘分”就此开始。

身为东北人的李浩宇,“语言关”便是他遇到的第一大难关。面对软侬的吴语方言,他常常听得“一头雾水”。“别说解决事情了,我最初连什么事情都听不明白。”李浩宇回忆起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新手时期,他说每次单位开完会后,自己都得拉着带队师父再问一遍。“师父跟我说,作为最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老百姓打交道,一定得听懂方言,因为只有听得懂,才能准确明白老百姓的诉求。”因此,李浩宇用三年的时间苦练方言,他下班之余便到村里听村民唠家常来学习方言。如今的李浩宇,已经完全褪去了曾经的东北口音,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当地的方言,还能在村里阿公阿婆激烈的口角战中,迅速抓住重点,劝说双方。

李浩宇

尽管出生在东北,面对南方冬天的湿冷,李浩宇表示自己也难熬南北环境差异这一关。“南方的冷是从里到外的,虽然温度不低,但屋里屋外都是一个温度,不冻皮冻骨头。”李浩宇说,在东北从未长过冻疮的他,来到南方后第一次见识了冻疮的“厉害”。除此之外,由于北方饮食偏咸、辣,而南方相对喜甜,这一饮食差异也让他花了不少时间来适应。最让他头疼的还是人际关系。初来东山,李浩宇常常觉得自己融入不了当地群众,推广农业技术时总有人表示不愿听、听不懂,基层工作困难重重。但通过天长日久的接触和锻炼,李浩宇渐渐掌握了交流沟通的技巧,能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众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和群众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每次去村里,都有村民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还会邀请他去家里喝碗凉茶歇歇脚。

从2007年至今,李浩宇已在东山“扎根”16年。如今的他,听得懂群众的方言,熟知东山的风土人情,东山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虽然刚到东山时面临许多困难,但在基层的锻炼中、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东山当地百姓的淳朴和热情,体会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为什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扎扎实实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为广大群众奉献青春,我无怨无悔!”

产业兴旺蹚新路,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东山镇是农业大镇,也是农业重镇,如今正朝着农业强镇的目标不断迈进。从2015年年底开始,为改善太湖水环境,苏州全面落实退渔还田政策,自古靠水吃水的东山镇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挑战。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东山镇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2016年,东山镇作为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参观点之一,打造了东山电商产业园,为农产品的销售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从此东山的产业机构发生率天翻地覆的变化。“利用东山天然的环境优势,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带领当地农户大力种植枇杷、杨梅等农作物,东山的枇杷产值在去年已经达到了4.4亿!”如今东山的白沙枇杷已是全国闻名,这离不开李浩宇和同事们在背后的默默付出。为进一步扩大枇杷销路,李浩宇与物流公司多次协商,最终在东山建立了临时集散中心,跳过了运往市中心的中转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使得果品在24小时之内便能送达全国一线城市。

从农村技术员到单位主任,李浩宇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地为东山镇的发展出谋划策。除了借助互联网“风口”来扩大枇杷销路,李浩宇还带领单位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将区域特色资源转化为品牌优势,形成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2020年4月,农业农村部授予东山镇“东山白沙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0年10月,“东山白沙枇杷”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与此同时,科班出身的李浩宇格外重视地方良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李浩宇介绍,洞庭山碧螺春茶叶是吴中区的特色品牌,东山正是洞庭山碧螺春的原产地。东山镇在2003年时便启动了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种子资源库,收录了17个种质资源。李浩宇参加工作后,他与同事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与高校达成合作,邀请学校专家共同进行碧螺春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工作。2016年,在李浩宇所在部门的带领下,建立了第二个种质资源库,收录的种质资源超过130种。“种质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并且是公益性质的,虽然短期内不会带来收益,但是必须要有人去做,因为保护种子资源就是保护种质基因,才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李浩宇表示,地方良种种质资源保护意义重大,这既是自己作为农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更是一项使命。

走村入户,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心头忧”

刚走进渡口村党支部办公室,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就看到4位村民将李浩宇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家的事情,而李浩宇不厌其烦地讲着具体的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村民们总觉得直接和我说才最放心,我能做的就是倾听他们的问题,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解决问题。”李浩宇笑着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这种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办公室“上演”,自己已经习以为常。

时光倒回至2021年10月,李浩宇刚刚上任渡口村村书记,村民们对新上任的年轻书记并不了解,许多事情不愿和村支部反映,因此李浩宇不得不经常在村子里“闲逛”,走到村民家里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

“当时,村里有一户村民房子漏雨,但因为房屋不符合翻修条件,老人又不明白相关规定,时常跑到村委会闹事,认为村干部只坐办公室,不干实事。”李浩宇了解到此事后,便悄悄来到这位村民的家中查看屋漏雨情况。他发现这间房子漏雨着实严重,每逢下雨天,常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于是,李浩宇和其他村干部商议,想办法来帮助村民修缮房屋。“最开始和村民交涉,村民因为不相信村干部,还有些抵触,但当我们第二次去帮忙的时候,他的态度已经改变了很多,愿意敞开心扉跟我讲讲家里的情况了。”房屋修缮期间又逢梅雨连绵,在一个暴雨的夜晚,李浩宇因为不放心老人家独自在家,冒着倾盆大雨赶往村民家中,查看房屋是否安全,并将老人送至其子女家中安置。

“只要我们真心地去帮助老百姓,把他们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老百姓是能感受得到的,哪怕事情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解决,他们也是会谅解你的。”也正因为李浩宇用真心干实事的态度,他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被快速拉近,成为村民眼里的“自己人”,村民对村干部的刻板印象也被这个憨厚爽朗的大个子村书记所打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李浩宇结合全镇产业发展趋势和渡口村实际,与村支部党员干部多次商量增收方法,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要在产业上下功夫。李浩宇介绍,在历任村领导的努力下,村中已经将1000余亩集体土地资源整合建设成了高标准农田,大力种植水稻,打造了“渡口生态大米”品牌。“同时,我们村党支部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利用村中约2000亩基地资源,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蔬菜产业,努力打造有田有园的‘田园渡口’品牌,建设集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基地。”李浩宇表示,依托东山多个5A级自然旅游景点,渡口村把蔬菜采摘、农家乐等农业旅游亮点组合起来,促进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跨界融合。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让美丽乡村成为游客“打卡地”,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渡口村实现村级稳定收入超750万元,全村3400余名村民人均收入达5万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区域公共品牌,带动区域内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让渡口农产品生态、安全、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更加响亮,引领产业升级,真正实现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李浩宇说。

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加持。“最近我们购置了一批无人机,准备设置无人机基站,利用无人机实现河道智能化巡逻,同时也能更好地监管村中的违建情况。”李浩宇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无人机巡逻等现代化手段工具的运用,不仅解放了村干部的双手双脚,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提升了乡村治理效果,推动了智慧乡村建设。同时,为了给村民提高一个更加和谐宜居的环境,李浩宇正带领村干部对渡口村家常馆进行提升。李浩宇介绍,家常馆由六名乡贤坐镇,目的是给村民提供一个唠家常、诉烦恼、解矛盾的地方,让矛盾不出村,干戈化玉帛。家常馆的建设,充分发挥乡村自治和德治的积极功能,将乡村自治、德治和法治有机结合,让渡口村呈现出村容村貌靓、村风民风淳的一派新气象。

每当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李浩宇便喜欢站在村口,望着点点灯火、袅袅炊烟,感受着火热时代里美丽乡村最真实的温度和气息。从陌生到熟悉,渐渐地,他也深深爱上了脚下这片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给予我莫大的激励和鞭策!作为一名村书记,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干部的殷切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做好新时代的服务者、求知者、前行者,抢抓发展机遇,让我们渡口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呈现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李浩宇说。

【统筹策划】 薛马义

【采访摄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实习生 翁嘉伟 王梓含 卢苗苗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