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扬子晚报》共同主办的2023年度舞台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邀请了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舞蹈学院院长许薇教授为学员们做了题为《中国当代舞剧叙事策略的若干思考》的精彩讲座。
许薇教授从舞剧叙事的必要性及叙事的范畴、叙事在舞剧中的作用、舞剧叙事的特点、舞剧叙事的多种时空类型、影响舞剧叙事的多种元素、舞剧叙事中的文学性探索这六个方面与学员们深入探讨了舞剧这一艺术形式所特有的叙事方式,为学员们解读了舞剧叙事性的内涵及特征,从本质意义上对舞剧叙事规律作了梳理与阐释。
许薇教授首先对舞剧叙事的必要性及叙事的范畴进行了阐述,认为叙事性不仅是舞剧形态构成的重要特征,并且会直接影响到舞剧的结构和语言的形成,甚至是舞剧结构和语言构成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舞剧的“戏剧行动”都是在这个叙事的前提条件下完成的。由此可言,舞剧的叙事性是编创的必要条件,更是舞剧结构模式及剧情发展的现实基础。
许薇教授指出叙事性是舞剧与舞蹈诗的一个分水岭。她认为舞剧在中国溯其渊源主要历经了周之“舞礼”,汉之“舞象”,唐之“舞弄”,明清之“戏曲”。而“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所展现出来的固定戏剧范式又将经过新时期的发展继续迁变。
接着,许薇教授分别以舞剧《醒狮》《红楼梦》《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例,指出以舞蹈作为媒介载体的舞剧叙事具有动作的叙事、意象的叙事、外简内丰的叙事三大特征,从更加全面的认识角度揭示了舞剧叙事的独特之处。并围绕舞剧的叙事功能展开,探究舞剧最大程度上的叙事作用的发挥:一是直接决定舞剧语言的形态样式,二是影响舞剧结构形态的生成,三是推动舞剧情感发展的走向,四是发展舞剧多层次人物的关系,五是串接舞剧表演性舞蹈的联系。
然后,许薇教授以舞剧形成叙事的多种“时空类型”为依据,探讨舞剧叙事的时空运用,并将之归纳为两种主要类型,即“单一时空——正叙时空和倒叙时空”和“复合时空——平行时空和交错时空”。单一时空表现是舞剧叙事中采用比较多的叙事形式和手段,特别是舞剧以一种直观感受的空间性和时间性成为自己的表现特性的时候,这种特性就决定了舞剧是一种具有强烈叙事形式感的艺术;复合时空多用于舞剧叙事中出现多个时空的展现包括两个和两个以上的时空,而这些时空的并置又存在平行和交错两种关系,即一个时空单位,既表示一段特定的时间,又展现一个特定的空间。平行与交错的时空相互组接,使舞剧叙事变得更加生动而充满情趣。许薇教授认为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融合电影、话剧等多种艺术手段,让舞蹈、多媒体、舞美呈现出融为一体的整体视觉效果,导演围绕自己的话语体系,借鉴话剧和电影的叙事手段,实现了叙事方式的自由组合。
另外,许薇教授还通过对影响舞剧叙事的多种元素进行分析,归纳出较具典型意义的影响元素,即“舞蹈体裁对舞剧叙事的影响”、“舞剧音乐对舞剧叙事的影响”和“舞台美术对舞剧叙事的影响”,并以此进一步探究“舞蹈”、“音乐”和“舞美”三大元素在舞剧叙事中的运用。
最后,许薇教授提出舞剧叙事中的文学性探索,主要是针对舞剧的文学脚本而进行的分析论证,即从“形成符合舞剧创作的脚本的意义”、“探索舞剧脚本的创作原则”两个方面的探讨,进而揭示舞剧脚本作为文学体裁的意义,这个探讨也是今后舞剧文学建构研究的一个重要起点。
许薇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国舞剧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创作出一大批题材多样、风格多元,并且深入人心的作品,展现出了强劲的创作活力。在创作题材上不断丰富,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量多元化的、符合当下审美的作品涌现,离不开新一代创作者的努力,艺术风格突出、具有较高审美的创作者成为了舞蹈行业的中坚力量,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许薇教授鼓励学员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更多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
通讯员:李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