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革命文物看江苏·青春印记 | 雨花台革命文物画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编者按】江苏省文物局、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联合组织开展的2023年“革命文物看江苏·青春印记”征稿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征稿内容主要为广大青少年读者与江苏革命文物的故事、对革命文物的理解以及革命文物对其生活的影响与意义。欢迎各地青少年踊跃投稿,可发送到邮箱:fanxingfukan@126.com。详情扫二维码查看。

雨花台革命文物画

《盟》这首曲谱,是赵良璋战友薛介民的手迹。2021年,薛介民烈士之子薛人望和夫人李黎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祭扫父辈的战友赵良璋烈士,同时,将这份珍贵的手迹捐赠给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盟》手稿,图源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浦曦媛 绘

手稿右上角标注着“赵野雪曲”“我词”“蒋平仲唱”。其中,“赵野雪”是雨花英烈赵良璋的笔名,蒋平仲是赵良璋之妻,“我”指的是薛介民烈士。这张珍贵的手稿同时也解开了一个70多年的未解之谜:赵良璋烈士原创歌曲中,频频出现的词作者“海燕”,正是他的同学兼好友、潜伏英雄薛介民烈士。作为抗战时期空军军士学校的同班同学,薛介民与赵良璋一个作词、一个作曲,共同合作完成了《游击队进行曲》《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等多首慷慨激昂的红色歌曲,发表在当时各类抗日主题的文化刊物上。他们以音乐为武器,鼓舞社会各界投身抗战事业。此前发现的曲谱,都是印刷类的。《盟》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曲谱手迹,弥足珍贵。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四(8)班 浦曦媛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