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宁城际铁路。卢志永 摄
滁州的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对于南京人来说更是耳熟能详,《醉翁亭记》《儒林外史》是承载滁州记忆的文化名片;琅琊王司马睿在滁州渡长江,在时称“建康”的南京建立东晋政权。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滁州不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加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等优越发展基础,滁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鸟瞰图。 张杰 摄
去年,滁州在经济发展中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2022年滁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亿元,增长5.5%;2022年以来,滁州经济运行连续6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5个季度全省第二。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坐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的“双圈”城市——滁州,有何发展密码和优势产业呢?19日下午4点,“潮涌江海阔·醉美滁州行”第四季解码滁州“新三样”产业座谈会在滁州举行。参加此次长三角党报融媒体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在听了滁州市科技局、巢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相关人士介绍后,对于滁州市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全面认识。
琅琊区的中润新能源光伏电池。 计成军 摄
“滁州市发展到今天,关键是滁州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滁州市经信局二级调研员赵祖安介绍,“滁州光伏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滁州市聚焦光伏组件、光伏玻璃、电池片等优势主导产业,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充实、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现已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背板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全市落地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125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近千亿元。2021、2022年光伏产业产值分别为409、873亿元,连续两年增长超100%。
2023年1至7月产值722亿元,同比增长64%。全市光伏制造重点企业共66家,其中规上企业45家。单体投资超百亿元项目12个、超50亿元项目20个,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
现已建成隆基年产能18GW的全国最大光伏组件基地;世界单体厂房最大的上饶捷泰16GW太阳能电池片基地。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滁州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滁州光伏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加快打造“世界光伏之都”打下坚实基础。
滁州市围绕光伏产业链关键环节,大力拓展产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2023年一季度,滁州市累计外出考察、接待光伏行业客商150余批次500余人,与600余家全国光伏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2023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个;新开工项目14个;新投产项目14个。
截至目前,滁州市光伏组件产能48GW、光伏玻璃产能662.5万吨、光伏电池片产能41.5GW,均占安徽全省一半以上。
发展光伏产业,最关键靠的是人才和技术。滁州市完善人才链,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合作共建光伏产业链咨询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30名,成立专家咨询团队10个;累计引进光伏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90名,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市级博士创新工作站7家;梳理光伏产业人才需求,开展“千企百校·智汇滁州”光伏产业链云招聘活动,依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开设“光伏产业订单班”、累计输送技能型人才近800名。会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线上发布《中国光伏行业人才白皮书》,积极宣传滁州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
据悉,为了光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滁州市今年实施重点项目,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东方日升、上饶捷泰太阳能电池片、凤阳尚德高效组件产业园等一批带动性强、市场规模大、成长性高、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建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薄云峰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