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紫金文化艺术节|涟水淮剧团上演爆款农村戏: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演绎农村新生活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在涟水文化活动中心激情上演  杨泽华  摄

“倘若谁都不把真话说,这世上岂不成了糊涂窝?倘若谁都不把闲事管,这世上岂不成了马蜂窝?倘若谁都不把原则护,这世上岂不成了无底窝?倘若谁都不把正义举,这世上岂不成了是非窝?”在涟水县文化活动中心,容纳1000多人的剧场内座无虚席,当剧中主角“管得宽”——涟水淮剧团翟永军团长唱出这句唱词时,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9月18日下午,作为 2023 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由涟水县淮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在该活动中心激情上演。

“管得宽”演绎老百姓身边事

《村里有个管得宽》以轻松幽默的轻喜剧形式,讲述了苏北大运河边旗竿村,村里年过半百的党员管德宽,几十年来总是爱管闲事、好管闲事、常管闲事,久而久之,被乡亲们称为送上了“管得宽”的外号。在新来的村书记鼓励下,他担任“旗杆村村风民风家风监督小组”组长,拿着一本小聘书、一个小喇叭,开始名正言顺地管邻居、管亲戚、管村官,他管正了村风民风家风,却险些管散了女儿婚姻……

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剧照  杨泽华  摄

紧张的矛盾冲突、幽默的剧情,加上剧中人物“管得宽”扮演者翟永军、“包如意”扮演者许晴等多位艺术家的精彩演绎,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管得宽上任”“成立家委会”“村部挡送礼”“智退红纸包”“抓赌倒赔钱”等一个个精彩的段落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观众进场观看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朱鼎兆  摄

“虽然是舞台演出,但演的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剧中人说的话听起来也很亲切”观众薛先生告诉记者,居中反映的红白事人情往来大搞排场、棋牌室赌博等现象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身边,主角“管得宽”管得好,希望全社会能有更多真心为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管得宽”。

一个县级剧团上演多部爆款农村戏

创办于1955年的涟水县淮剧团,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一度陷入人才流失、剧目短缺、市场收缩的境地。前些年,凭着一股倔劲和拼劲,剧团集资创排了现代戏《鸡村蛋事》,起死回生,成为基层院团传承发扬传统戏剧的“江苏样本”。从2010年起的十年间,成功打造的现代淮剧村干部三部曲——《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摘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12项大奖,《留守村长留守鹅》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开幕式演出,《村里来了花喜鹊》代表江苏参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剧照  朱鼎兆 摄

一个县级剧团为何能上演多部爆款农村戏?“从乡村来、演百姓事”涟水县淮剧团翟永军团长一语道破其中奥秘。翟永军说,《村里有个管得宽》作为“该剧团创作的党员三部曲”之第二部,通过“管得宽要官”“成立家委会”“有钱不卖货”“楼上禁养鸡”“智退人情钱”“ 逼退吃喝风 ”等事件展开剧情,用一个个幽默、风趣的叙事片段,讲述了“管得宽”履职过程中的其人其事。该剧生动表现了村民们脱贫致富住上了楼房,但陈规陋习并未“退场”的现状。一整部剧,演农民的事、说农民的话、唱农民的腔,浓浓的“风土人情味”牢牢抓住观众目光,铺陈出一幅苏北农村走向文明小康的水墨画卷。

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剧照  朱鼎兆 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泽华 朱鼎兆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