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门东历史街区管理有限公司公共接待部经理李思婵
李思婵是一名常年工作在文旅一线的“金牌讲解员”。她告诉记者,自己设计的5条Citywalk游线,基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5条游线都集中在秦淮-夫子庙风光带,每条都适合步行,且不走回头路。虽然距离不长,但秦淮的文脉历史、古迹名胜高度集中于此,体现出秦淮的Citywalk最独一无二的地方,在于这里“一步一诗千年情”。
东水关公园→转角遇见·吴敬梓纪念馆
100年前,作家朱自清与好友俞平伯两位先生相约泛舟秦淮河,写下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此,“桨声灯影”成为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代名词。东水关遗址公园坐落在南京内秦淮河风光带,有10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古秦淮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古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因此,东水关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十里秦淮的“龙头”。
在东水关码头边“放船亭”旁,有一座雕塑是朱自清和俞平伯游秦淮时的情景,使得古秦淮有了文化底蕴的色彩。
沿着东关头再走几步,“秦淮寓客”吴敬梓故居就在眼前了,故居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河交界处,毗邻古桃叶渡,名为秦淮水亭。吴敬梓积十年之功,在这里写成了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占地八百平方米,极具江南园林艺术特色。
东水关公园朱自清、俞平伯像
吴敬梓纪念馆(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桃叶桥→桃叶渡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桃叶渡名字的由来可追溯到六朝东晋时代,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日常往来于秦淮两岸,王献之很是挂念,常常都在渡口迎送。不仅如此,王献之还为其创作《桃叶歌》,至今流传甚广。尽管真实历史我们暂且无法考究,但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却给秦淮河畔平添了一层浪漫色彩。
如果说“桃叶渡”的故事,是情人之间的浪漫,那么在“邀笛步”的故事,则真的就是知己的惺惺相惜了。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才华出众,一派名士习气,他素闻京城中的桓伊是著名的吹笛高手,但是两人素不相识,从未见过面。一次王徽之坐船停靠码头,恰巧桓伊岸上经过,于是,王徽之请人传话邀请演奏一曲。桓伊当时已经是朝中大官,听到此言,立刻下马依马而奏,连吹三遍,吹完就上车离开,二人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从此,这个秦淮河边奏笛之处,便被称为“邀笛步”,而所奏之曲便是有名的《梅花三弄》。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天下文枢牌坊→夫子庙大成殿
南京夫子庙是国家首个开放式5A级景区,坐落在南京城的城南地区,又称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古代尊孔崇儒、祭祀圣贤、学习礼仪、讲书传经的地方。景区内有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这里。这里是科举制度的起源,在中国历史上延续长达1300年之久。作为考试制度的科举能延续一千多年,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自十九世纪开始,法、英、美等西方国家更是借鉴科举建立文官考试制度,这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因此有学者称科举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江南贡院明远楼(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依托江南贡院明远楼遗址,历时4年建成中国科举博物馆,它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展现科举制度发展的千年历史,感受古代学子科考的艰辛历程,体验南京作为南方科举考试中心的繁荣。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是由地下4层的博物馆主体和地面一层的明远楼以及号舍组成。四周环绕竹简,就像一个“经匣”。博物馆的屋顶设计是“墨池”,墨池中的水静如明镜,有着“以史为鉴”的含义。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地下博物馆。
在南京夫子庙的核心景区,有一座著名的“天下文枢”牌坊。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聚焦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在古代,它与身后的棂星门相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时的祭祀礼,中间的高门坊是专供皇帝亲临的御道,左右供郡王出入,一般的官员村民一律不得通行,因而平日里都会用木栏杆封闭起来。
天下文枢的对面就是夫子庙大成殿了。大成殿作为夫子庙的核心景区,是供奉和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进入大成殿您会看到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中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
文德桥→王导谢安纪念馆
李白醉酒捞月的传说听过吗?相传有一年李白到达金陵后,在文德桥旁的一座酒楼上歇脚。那天恰逢冬月十五,他便独坐楼上饮酒赋诗。抬头见皓月当空,他便趁着酒兴走上文德桥观景。刚走上桥,一低头,他又发现秦淮河中也有一轮圆月。李白喝得醉醺醺的,望着河面近在眼前的“月亮”,他便欣然张开双臂,跳下文德桥去捞月,水中月亮被剖成了两半。李白醉酒捞月的故事流传下来,为文德桥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当年寓居南京时,曾在夜里漫步文德桥,见到文德分月的奇观后不禁咏诗一首:天涯羁旅客,此夜共婵娟。底事秦淮水,不为人月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让这个地名家喻户晓。王导谢安纪念馆,就坐落在秦淮河南岸乌衣巷内,这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艺术及王、谢两大家族家世的专题性陈列馆。馆内有来燕堂、鉴晋楼等建筑,陈列了珍贵的六朝时期文物。
为了重现王谢世家历经起伏兴衰荣辱。最近,纪念馆推出原创自制沉浸式戏剧《乌衣巷夕阳斜》,重现古今交错的场景,亲身感受王谢家族的厚重与繁荣。
文德桥(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秦状元府→棋峰试馆→秦淮非遗馆
南京市秦淮区长乐路上有一座历经300余年沧桑的院落,站在门口北望但见高墙深院,楼宇重叠,气势恢宏,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状元府”的清代状元秦大士的故居、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尚存建筑为三路十进,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秦大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
南京是秦大士的家乡,他在这里留下的足迹已成为当代秦淮文化中的最具魅力的传奇之一。 秦大士早年家境贫寒,每天读书到深夜,其母就用黄豆加上红曲米、红枣一起煮好,用小碗把豆装好,上面加一粒红枣,给他夜间读书时充饥。因黄豆酥烂,颗粒完整,汁味浓香,甜咸适度,富于营养。 秦大士考中状元,人们就将他所食的煮黄豆称为状元豆,并成了秦淮名小吃之一。如今,秦大士故居推出沉浸式演绎,原创电影式互动戏剧《金陵往事》系列,置身那段历史,零距离接触戏中人物,在故事发生地体验故事,感受历史。
秦状元府(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棋峰试馆,是清嘉庆年间,安徽泾县黄田村人朱棋峰筹资所建专供其族人来江南贡院参加科举考试投宿所用。目前南京唯一一处保存下来的“品”字形江南何房建筑,也是目前已发现的南京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科举试馆”建筑。如今,恢复并升华为城市精品民宿业态,是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携手国内知名中高端精选酒店品牌君享酒店集团共同打造的精品文化酒店,客房名字也很有意思,都是用和科举相关的词命名的:独占鳌头、一举成名、夺锦之才、金榜题名等等,极富特色的科举文化体验,游客来此可参观,可体验,可饮欢迎茶,可食状元豆、状元饼,可品状元宴。
棋峰试馆(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秦淮自古是南京众多“非遗”的肇始之地,也是各地“非遗”的交汇之地。在夫子庙景区核心地段建设非遗馆,实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这一目标,打造江苏“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的秦淮样本,将非遗全面融入到旅游的六要素中,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秦淮·非遗馆内展陈项目代表南京,辐射华夏,不仅有古琴、皮影戏、南京白局、江南丝竹等非遗表演,还有剪纸、绳结、秦淮灯彩、泥人、风筝、绒花等多项非遗手工制作体验。负一楼是南京首个集数字科技、游戏互动体验、真人NPC沉浸式演艺、探秘剧情于一体的全沉浸式体验馆《明潮那些事儿》。
秦淮非遗馆(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秦淮·非遗馆将打造成区域内功能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南京非遗展示展销中心、互动体验中心、传承交流中心、活化利用中心,让非遗融入生活、成为时尚、带动产业发展,成为南京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2023第四届“我们的节日·我在秦淮品诗赏月”】
2019年以来,秦淮区联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连续三届成功举办“我在秦淮品诗赏月”活动,累计传播总量超8亿次。活动用诗词点亮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彰显出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人文雅韵。
2023第四届“我们的节日·我在秦淮品诗赏月”活动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宣传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市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壹城集团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秦淮区融媒体中心、扬子晚报承办。
本次活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浙江日报·潮新闻、新安晚报·大皖新闻、羊城晚报·羊城派、湖南红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海南日报·新海南、广西日报·广西云、济南时报·新黄河、新华日报·交汇点、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南京晨报·爱南京、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以及微信视频号、抖音、爱奇艺等20多家主流媒体和平台同步进行播出。
主持人:李雪琪
摄像:戎毅晔 于房浩
后期:唐嘉钰
导播:熊越
文字:张可
校对:陶善工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